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论语》中看孔子的政治思想(3)

2014-08-22 01:11
导读:四、思想中的治国工具是“礼” 孔子是一个十分懂得“礼”的人,据说他小时候就把礼器当玩具玩,《史记》中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

  四、思想中的治国工具是“礼”

  孔子是一个十分懂得“礼”的人,据说他小时候就把礼器当玩具玩,《史记》中记载:“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27]可谓天赋异秉。他说:“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28]孔子对于夏礼、殷礼都很精通,但他认为夏、商、周的礼仪是一代比一代进步的,他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29] “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30]。可见,他认为周礼是最为完善的。

  “礼”是周代典制的重要内容,“礼起源于氏族的风俗习惯”[31]。也就是人类在原始共产主义社会时代的习惯法,这些习惯法在进入王政时代后,被领导阶级加以整理改造,形成比较系统的制度,于是,夏有夏礼,商有商礼,周有周礼,“礼”成了国家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而“礼”经过了夏商两代的改进,到了周代,经过周公的系统化,成为更加完善的一种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内容见于先秦典籍《仪礼》之中。周礼的基本精神是“在各种典礼、仪式当中,不同社会地位的参与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严格的具体行为规范。通过这些行为规范区别尊卑、亲疏、贤愚等社会范畴,界定每个人在社会秩序中的具体位置,协调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32]。到了孔子时代,周公所作的“礼”已经彻底崩溃了,社会进入了“天下无道”的时期,孔子在这样的社会里能够站出来,用一种“虽万人吾往矣”的勇气力图改变社会现状,这种精神是我们后世子孙们所应该敬仰和学习的。

  孔子要用“礼”来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正名”,子路曾经问老师:“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孔子说:“必也正名乎!”[33]子路觉得老师有些可笑,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中要想“正名”确实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他问:“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这“名”怎么正呢?孔子对子路解释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4]所以说,孔子认为“正名”是治国的首要工作。所谓“正名”,就是建立一个名实相符的社会,社会的各个阶层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职,不得僭越。齐景公曾经问孔子为政的方法,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35]即做君主的要有君主的样子,做臣子的要有臣子的样子,做父亲的要有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有儿子的样子,孔子要建立的是一个秩序合理严谨的社会。因为当时的社会是一个秩序混乱、礼崩乐坏的社会,季孙氏曾经用八佾的规模在庭院,古时一佾八人,八佾就是四十六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大夫,只能用四佾,他用八佾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对此,孔子表现出极大的愤慨,发出一句响彻古今的名言:“是可忍,孰不可忍!”[36]可见,当时礼制的破坏程度有多么厉害,也正因此,孔子才提出“正名”的主张。

  其次,除了“正名”之外,孔子还提出要以“礼”为行为规范的思想,即“齐之以礼”的思想。“礼”的实行有两条缺一不可的途径:一是自下而上的途径,孔子在教导他的学生子贡时说为人要“富而好礼”[37],在教导他的学生颜渊时说要“克己复礼”[38],在教导他的儿子孔鲤时说“不学礼,无以立”[39],这就是说民众自己本身要以“礼”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要求人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无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40];二是自上而下的途径,即领导者要以“礼”治国,即孔子所说的“上好礼,则民易使也”[41],“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42]。领导者以“礼”为行为规范,民众就会效法,国家就会稳定,从而达到“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将孔子的政治思想概括为四大块:首先,要提高领导阶层的素质,要让那些有德有才的人去领导民众,而不是让像季康子那样的人居于领导岗位;其次,在治国方略上要以德治为根本原则,而不是一味地以严刑峻法来统治人民;再次,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要以“仁”为精神内涵;最后,要以“礼”为国家和公民的行为准则,反对越礼的行为。这四点是联系的,德治是实现“仁”和“礼”的前提,“仁”是德治和“礼”的精神内涵,“礼”则是德治和“仁”的具体形式,而这三点的实行都有赖于领导阶层的素质的提高。而且这四点是联系的,德治是实现“仁”和“礼”的前提,“仁”是德治和“礼”的精神内涵,“礼”则是德治和“仁”的具体形式,而这三点的实行都有赖于领导阶层的素质的提高。

  孔子虽然已经逝去两千多年了,但他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后世子孙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应当继承祖先的优秀并予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①] 《论语·季氏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0页。

[②] 《论语·季氏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2页。

[③] 《论语·阳货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0页。

[④]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⑤] 《论语·为政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页。

[⑥] 《论语·为政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9页。

[⑦]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6页。

[⑧]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⑨]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⑩]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11] 《论语·为政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1页。

[12]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1页。

[13] 《论语·子路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7页。

[14]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15]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16]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9页。

[17] 《论语·述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91页。

[18] 《论语·雍也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4页。

[19]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20]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页。

[21]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9页。

[22] 《论语·阳货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1页。

[23]  同上。

[24] 《论语·雍也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71页。

[25] 《论语·子路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72页。

[26] 《论语·子路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8页。

[27] 【汉】司马迁:《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新华书局简体字本,第1538页。

[28] 《论语·八佾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6页。

[29] 《论语·八佾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8页。

[30] 《论语·泰伯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03页。

[31]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7页。

[32]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页。

[33] 《论语·子路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34] 《论语·子路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3页。

[35]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页。

[36] 《论语·八佾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37] 《论语·学而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8页。

[38]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39] 《论语·季氏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26页。

[40] 《论语·颜渊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8页。

[41] 《论语·宪问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97页。

[42] 《论语·子路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4页。

上一篇:第一帅哥二郎神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