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是一贯的倡导。曾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又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吾颜说孟子也说:“大大者,正己而正者也。”。上“其身正而天下之”翻孟子.离娄上苟子对此的论述也很精辟.他说:“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君者,民之原也;原清则流清,原浊则流浊”常言道:上有好者。下必有甚者,即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我们这个标榜理想人格力量的中华。领导的言行举止更显得重要。作为领导者,如在过程中不能切身作出表率,而一味要求下级如何、怎样,这是不可能达到行政目的的,为当今行政所大忌,应大力禁之。
(四)平政爱民
荀子认为当官要为人民着想,急人民之所急。做“民之父母”,主张为民谋利益。在他看来.天生民不是为了君,天立君却是为了民。他把统治者比做舟。把百姓比做水。认为水能载舟,水亦能覆舟。即“君也,舟也;庶人也,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故君主为政必须平政爱民,只有使人民乐意授权君主,他的权力才能巩固。即“人服而势从之,人不服而势去之,故王者已于服人矣。”圜霸君对于百姓,如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那么人民则会像对待父母一样拥戴君主。同样在施政过程中,也必须安抚百姓,才能使国家强盛。“用国者,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三者俱得而天下为,三者亡而天下丢之。”荀子的这一思想是对上治国成败经验的,也是对孔子的“宽则得众”思想的直接继承。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荀子能比较清醒的认识到民心向背的作用实在难得。它对当时缓和阶级矛盾.减轻人民剥削和压迫的程度有积极的宣传作用.但从本质功能来说,荀子把人民看成是消极被动的。是必须依附于君主的。即“君主民之深也。”道他所宣扬的惠民政策也不过是为麻痹人民.诱使人民“爰民之为安国也”这是其历史局限性的一面。
(五)尚贤使能,知人善任
才尽其用.做到人与事之间得到最合理的匹配。此外,荀子还把知人善任与尚贤使能结合起来。他把德放到首位,按德行高低来划分官职层次:“上贤使之为三公,次贤之为诸侯,下贤使之为士大夫,是所以显设也”道;“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所值。”道这些观点对当今选拔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按门类、分职位考核录用,大有启迪作用。
综上所述。荀子的行政伦理思想虽为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立场出发.但其认识到治国为政须循“道”,主张君为民立,臣对失德之君可不从之.甚至废之均合道义,要求为政者施礼治仁政,爱民.节用,忠职尽责,尚贤使能,知人善任,修己正身等。这些思想对当今反腐倡廉举措.加强和完善行政伦理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