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人才观的丰富和发展(2)

2014-11-12 01:35
导读:邓小平认为。选拔干部还要考虑到不同部门的具体特点,不能采取“一刀切”、“大统一”的做法二他指出“军队有它的特殊性,干部还是要一个台阶一个

    邓小平认为。选拔干部还要考虑到不同部门的具体特点,不能采取“一刀切”、“大统一”的做法二他指出“军队有它的特殊性,干部还是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来提,但是也要打破老框框才行。地方和军队不同,企业单位和军队也不同,学校、科研单位和军队更不同,选拔人才可以破格。r’在学校和科研单位、、在学术上,只要有创造、有贡献、就应该评给相应的学术职称,不论资排辈”。在工厂,总要选业务能力和水平比较高的人当厂长,不管他年龄大小,辈数高低,不能讲这个。”邓小平提出要建立一套制度,使那些有专业知识,年富力强的人,被选拔到能够发挥他才干的工作岗位上来。他主张把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同体制改革,精简机构联系起来,提出要从制度上解决问题。邓小平认为干部四化标准是互相联系的,其中领导干部的真才实学不容忽视,否则就会成为空头家。但是革命化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就会迷失方向。邓小平的选拔人才标准,既突出了知识和业务能力的重要性,又坚持了政治方向和思想品质这一根本前提.把德与才、红与专辩证地统一起来了。

    三、合理使用人才

    邓小平不仅坚持毛泽东提出的用人政策,而且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现状,强调“选贤任能也是革命”。认为.‘现行的组织制度和为数不少的干部的思想方法,不利于选择和使用四个现代化所急需的人才。希望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何题上来个大转变,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从而树立起新的人才观,坚持新时期的用人标准。邓小平针对十年浩劫轻视知识,谈“才”色变的错误倾向,提出对知识分子要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放手。所谓政治上信任就是相信知识分子是劳动者的一部分,尊重他们的劳动和人格;所谓工作_匕放手,就是不能外行领导内行.要使知识分子有职有权,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他说:“要珍视人才,人才难得呀!要发挥知识分子的专长,用非所用不好,有人建议,对改了行的.如果有水平,有培养前途,可以设法收一批回来。这个意见是好的”。邓小平认为要合理使用和安排知识分子。必须改革一切不适应专业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陈规陋习,打破常规,去发现、选拔和培养各专业的杰出人才,使各专业的业务尖子能脱颖而出并且认为只要是人才,就要大胆使用,他说:“人才,只有大胆使用,才能培养出来’‘。“我们现在不是人才多了,而是真正的人才没有很好地发现,发现了没有果断起用。……我们对使用人才的问题重视不够”。所谓大胆使用人才,就是指提拔德才兼备又具有管理经验的知识分子当领导干部,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干部队伍。

    建国纵来,邓小平基于对广大知识分子的重视、信任和爱护,在尽力改善知识分子的待遇,解决他们的切身间题,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方面想得最周到、最具体,讲得也最多:早在1954年他就指出:“关于教师待遇问题,现在要普遍提高他们的是很困难的,但是真正有本领的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医生,以及其他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待遇,应该提高”。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又多次强调,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上的鼓励外,还要给广大知识分子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此,他提出要解决一部分业务骨干的两地分居问题,对有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给予物质奖励等等。他说:‘·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保证他们有较多的时间用在业务上,极大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他们就有可能为国家和人民解决好多的问题,创造大量的财富”。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邓小平一再主张在人才使用上引进竟争机制,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个人成才的竟争,他主张‘’要实行考核制度”。对希望成才,能够成才的人,必须创造一个公正、平等的竞争.按照法定的标准和程序,经过严格的考核,择优录用。为此,要破除论资排辈的习惯势力。也要反对“任人唯亲”的作风。因为这些恶劣作风不彻底纠正,公正平等的竞争环境就不可能形成:邓小平有关合理使用人才的论述,体现了他一贯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一个战略家的长远眼光、

    四、积极培养人

    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思想。把培养’·有理想、有、有、有纪律”的主义新人,作为人才素质的综合要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这就为我们在新的厉史条件下、始终按照“四有”这样一个整体的科学标准去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指明了方向。

    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邓小平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强调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影响科技发展的矛盾在人才,而入才滞后的症结在。所以,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基于这样的认识,邓小平提出要大力兴办教育事业,“使教育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大的提高”。他认为:抓教育,首先要抓好,“从小学抓起,直到中学、大学”。“如果现在不向全党提出这样的任务,就会误大事,就要负的责任”。邓小平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仅仅着眼于教育与的关系,而且也着眼于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法制建设的密切联系。他指出:教育不仅仅担负着人才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而且也担负着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培养,教育必须把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2]   

上一篇:论析马克思的新哲学观——从《关于费尔巴哈的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