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形而上学:生存境界的彰显——关于形而上学(2)

2014-11-20 01:01
导读:唯有过理论生活的人才拥有认识和行动上的特权,由此可能会带来权力的暴政。 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是由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信念寻求动变的万物现象背
唯有过理论生活的人才拥有认识和行动上的特权,由此可能会带来权力的暴政。
    传统形而上学的困境是由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信念—寻求动变的万物现象背后的不变的本质和它的理论原则所决定的。具体分析来看,有三点是必须提到的:
    第一,传统形而上学的鲜明特征是科学的思维方式。它以概念范畴追问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在无穷后退中,逻辑地推演出了实体和绝对。这是一种知识还原论的方法。理性狂妄地想构造出整个世界的原理体系,然而在这个原理体系之外,还有另一个活生生的世界被沉思的理论家所遗忘了。
    第二,传统形而上学采用的是主客二元对立的知性的思维模式。首先,人把存在当作一个对象,理论地沉思对象,并用概念的知性的方式去把握存在。这样只可能达到对具体存在者的认知,而不可以把握无限之存在。“斯宾诺莎和黑格尔都曾说过,规定即否定,这就意味着概念范畴既有其规定性的一面同时也有其限制性的一面,因而不可能表达无限的对象。”其次,主客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难题。主体和客体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不存在无理论的观察,一切静观都是被理论、前见或偏见所污染了的。主体就是这样一个带着前见、有死的存在者,不存在如实反映客观实在的人心之镜。所以客体的独立存在是无法为主体所确证的。没有人可以跳出主体的领域去把握自在的存在者。这个思想可以追溯到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对现象和物自体的区分上。康德认为人只能以先天的范畴综合感性材料形成关于现象的认识,而不能达到关于物自体本身的认识。
    第三,时间性被排斥在真理世界之外。真理世界是永恒的现成的存在,而现实的世界则由于时光的茬再不断发生变迁。由此一方面真理世界狂暴地统治着现实世界,另一方面现实世界的变迁却与真理无关,进而不能带动理论的思索与时俱进。

    总之,传统形而上学以主客二元对立的方式线性地追溯世界的最终本质即终极知识,这种理论的方式是追问有限物的科学的思维方式,它不适合形而上学追问无限,寻求安身立命之本的需求。传统形而上学时间性机制的排除导致了理论的封闭性和僵死性,不符合人和世界的活生生的特点。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传统形而上学的理论特点和理论困境导致了现代西方哲学的猛烈抨击,后现代主义的矛头直指实体形而上学,称之为同一J吐的死亡哲学等。在欧美哲学中最典型的是维也纳学派,他们以经验证实的原则拒斥形而上学,认为形而上学是无意义的假命题,既不可证实,也不可证伪。而欧洲大陆哲学或者揭露传统形而上学的无根性和虚无性(以尼采为代表)或者从解释学出发,强调人的有限性和历史性,消解传统形而上学的绝对意识。当代的后现代主义者则以更激进的态度摧毁一切深度模式,反对基础主义,反对中心主义,导致一种流浪者的思维;哲学无家可归,然而又四处为家,世界的图景从深度化急转为表层化和平面化。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极端的深渊给思想以猛烈的震撼,但是生活之树需要在张力中保持微妙的平衡。
    二、形而上学的转型和新形态的寻求
    传统形而上学的实体还原论的思维道路已经集中到了它的极端。从传统形而上学理论中挽救形而上学的理想和生命是现当代哲学家的任务。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形而上学发生了转型,新形态的形而上学出现了。他们抛弃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先验的原理体系,回归到现实的生活和人的现实的存在,批判地继承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理想,即人的价值追求和人的安身立命之本、寓居之处的寻求。
    现代的形而上学思想家从埋头于知识的审视中抬起头来,开始环顾丰富多彩的世界和人生。人的生存不再是从终极实体中找到根源和理由,而是历史生成的显现。从总体上说来,形而上学的巨大转变体现在从对象性思维到非对象性思维,从非历史性思维到历史性思维。具体体现在:
    第一,人的参与方式上,从外观、内省到生活。逻辑的力量不是万能的。“对逻辑的怀疑起于对那种思想的知识,这种思想在存在之真理的经验中找到其源泉,而并非在对存在者之对象性的考察中找到其源泉。”人不再仅仅是一个静观者,人就是人的活动。人的活动就构成了人的本质。马克思说过;“人是什么”就在于人生产什么和人怎样进行生产活动。尼采从权力意志的涌动和充盈来解释人和世界的关系。海德格尔则从人的生存方式上划分出了本真的人的存在和非本真的人的存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第二,理论内容上,从抽象思辨到非理性。人不再是抽象为干瘪的理性的人的形象,人是有血有肉的带有欲望、情感的非理性的人。由此,形而上学的理论从人来看就不是一个僵死的体系,而是充满了活力、流动的丰富多彩的世界。逻辑的力量是有限的,直观和非理性的本能也被引人到哲学中来。“理性及其表象只不过是思想的一种方式,而且它决不是由自身来规定的,而是由那个已经令思想按理性方式进行思考的东西来规定的。”
    第三,理论的旨趣上,从知识论到生存实践。形而上学不再是寻求关于世界的终极的知识,而是对人的现实的历史的生命和生活的研究。“思的任务就应该是:放弃以往的思想,而去规定思的事情。”人在历史的和现实的生存实践中开拓出一个世界,塑造出人自身的形象,建构起人和世界互动的桥梁。在这种世界和人的互动、人和人的关系中彰显人的生存境界!
    第四,生命境界上,从无根基的玄远到有根基的高远。传统形而上学给人提供的是一个玄远的意义世界,
上一篇:浅析理性主义的发展与人类生存的危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