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哲学”能成立吗?(3)

2014-12-15 01:05
导读:三 以上所谈的其实是中国哲学的内容方面,现在还有个形式的问题。我们且回到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说法上去。所谓“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




以上所谈的其实是中国哲学的内容方面,现在还有个形式的问题。我们且回到冯友兰先生对“中国哲学”的说法上去。所谓“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其实也还是用西方哲学的形式来规范中国思想的内容。这样一种做法,正如张岱年先生所说:我们“区别哲学与非哲学,实在是以西洋哲学为标准,在现代知识情形下,这是不得不然的。”有人说中国无哲学,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中国传统思想不符合西方哲学的标准、尤其形式方面的标准。按此标准,所谓“中国哲学”至多只有“中国现代哲学”而已:迟至1902年,《新民晚报》一篇文章首次用“哲学”来指称中国传统思想;1914年,北京大学首次设立“中国哲学门”(后来蔡元培把它改为哲学系);1916年,谢无量首次出版了一部《中国哲学史》;1919年,胡适出版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史大纲》;1931年,冯友兰出版了更名副其实的《中国哲学史》。当然,此所谓“更名副其实”,也只是“副”的西方哲学的形式标准之“实”。但我们好歹总算有了自己的哲学,虽然未必堪称“中国哲学”。

所以有学者提出,之所以出现关于有无“中国哲学”的质疑,“其主要原因在于混淆了哲学思想、观念与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的哲学理论之间的界限。我们民族是一个富有哲学头脑和哲学智慧的民族,但是,作为一种知识形态,系统化、理论化的‘中国哲学’,却是中西方思想接触交流后的产物,确切地说,是引进西方哲学的观念和方法阐释传统思想的结果。”这似乎等于是在说,我们有哲学的思想内容,但没有哲学的理论形式。我们的问题是:形式和内容是可以分离的吗?如果说中国哲学有其独特的内容,难道它没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吗?西方哲学的形式,难道就是一切可能的哲学的形式吗?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我们的回答还是否定的。本来,“内容和形式”这样的对立划分就是西方思维方式的产物,它出自亚里士多德“四因说”,那时叫“形式(form)和质料(mater)”。这种划分本来没有什么不对,但是把两者的对立绝对化就肯定是不对的了。例如把张三和李四拿来对比,张三必有他张三的内容和形式(即个性和外貌),李四也有他李四的内容和形式,他们各自的形式跟各自的内容是符合的,否则,我们怎么能够一眼就把他们两个辨别开来?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相随心转”,意思是说,一个人的外貌会随着心理的变化而发生某些改变。这确实是事实,因为身心是具有统一性的。文化、哲学亦然,西方哲学必有它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中国哲学也有它自己的内容和形式。我们想起严复说过类似的意思:“一国之政教学术,其如具官之物体欤?有其元首脊腹,而后有其六腑四肢;有其质干根荄,而后有其枝叶华实。使所取以辅者与所主者绝不同物,将无异取骥之四蹄以附牛之项领,从而责千里焉,固不可得,而田垄之功又废也。”用西方哲学的形式来规范中国哲学的内容,正如将马蹄放在牛身上一样不伦不类。

其实,关于中国哲学的独特的内容及其形式,人们已经谈论颇多了,其主要表现为特别注重三大关系的探讨:天人关系,群己关系,身心关系。它们其实很类似于西方哲学对于人与自然界、个人与社会、肉体与心灵的探索。可见中国哲学跟西方哲学其实有很大程度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大致对照如下:

中国西方
天人观存在论/人性论
知行观认识论/知识论
义利观价值论/伦理学
名实观逻辑学/政治(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群己观伦理学/社会学

当年严复翻译赫胥黎的《进化论》(EvolutionandEthics)为《天演论》,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TheStudyofSociology)为《群学肄言》,约翰·穆勒的《论自由》(OnLiberty)为《群己权界论》,《逻辑体系》(SystemofLogic)为《穆勒名学》等等,都是这种对应关系的体现。不过,虽然可以这样“大致对照”,但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内容和形式也还是有所不同的。准确地说,是有异有同,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最大的异是它们往往具有不同的概念范畴、命题形式、提问方式、思维模式;而最大的同就是它们都是“研究人生切要问题从根本上着想”的哲学。
上一篇:宗教之间理当相互宽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