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老子“私”论(1)(2)
2015-01-12 01:09
导读:万物旺盛生长,这是因为他们复返自己本性轨道的结果,本性就是万物的生命之“根”,依归本性而行为,就能够获得安静的生活,这是自身性命本色的真
万物旺盛生长,这是因为他们复返自己本性轨道的结果,本性就是万物的生命之“根”,依归本性而行为,就能够获得安静的生活,这是自身性命本色的真正回复、回归。万物能够获得这样的生活就是一种恒常的现象即“常”。所以,对人而言,认识这种“常”就是神明的表现,如果不懂万物的常规而肆意妄为的话,万物一定会遭遇险恶的境遇。认识明了万物的“常”的神明,对人益处无穷。具体而言,认识万物的“常”,就会包容他物,包容他物就趋于公正无偏的境地;公正无偏地行为就能成为民众的领袖而称为“王”,而一旦成为事实上的民众领袖,就势必通达天下而毫无阻挡;畅通天下则势必与大道合德而成为真正的体道者,最终实现与天地同长久的客观效果。
显然,“容乃公;公乃王”的两个“公”,显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对万物的包容和宽容,这是建筑在万物完全平等基础上的立论,显示的是公正无偏的特点,这是老子“公”的原本意思。下面再来检查一下“公”的一般词义,以便精当审定与老子“公”的关联性。
在词义上,“公”是会意词,是一个小篆字形,上面是“八”,下面是“厶”(“私”的本字)。要弄清“公”的本义,先有必要明辨一下“八”和“私”的意思。“八”是象形词。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是汉字部首之一。《说文解字》曰:“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段玉裁注曰:“此以双声叠韵说其义,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第48页下左)因此,在一般的意义上,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关于“私”,《说文解字》曰:“私,禾也,从禾厶声。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段玉裁注曰:“盖禾有名私者也,今则假私为公厶。仓颉作字,自营为厶,背厶为公。然则古只作厶,不作私”(第321页下左)。“私”的本义是庄稼,庄稼是人种的,自然有所归属,显然不是所有人的财产,而是私有财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现在再回过来看“公”,上面是“八”,下面是“厶”。由于“八”是分别相背的意思,所以,在完整的意义上,就是与“厶”相分相背,即与作为庄稼而有所归属的私相区别,也就是把“私”的偏于某个人的所属,变为归所有人所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文解字》曰:“公,平分也,从八厶”(第49页下左)。“八厶”就是背私的意思,平分给所有有关系的人,因此,是公正无偏的意思,显然不是“公正无私”的意思。私是公的必然内容之一,最大的理由是“公”的下面本身就是“厶”,没有下面的“厶”,就不是“公”了,只是在价值取向上与“厶”相背。
不难推测,“私”的本义虽然是私人财产,但有偏即偏于个人是其主要特点,也是其引申的意义。这是从词义上做出的结论,无疑对前面所述“公正无偏”的结论是一个最大的支撑。
2 “能成其私”
下面再来分析《老子》的“私”的情况。老子认为:“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七章,第19页)、“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十九章,第45页)天地的情况是,不有为于自己的生,即能够顺应自然而生活,就能够实现长生;圣人“身先”、“身存”的客观结果,是靠“后其身”、“外其身”的实际行为得到的,并不是他们“无私”;圣人不为自己的身所左右,所以能实现成就“身先”、“身存”的“私”。“无私”在这里是否定意义上面的用法,这是应该注意的。从文章前后的情况看,后面的“私”就是前面的“身”,两者是可以置换的,指的都是圣人,这是非常清楚的。“少私寡欲”的情况也一样,讲的也是如何少一点自己的问题,和上面的意思也相互统一,就是反对“无私”。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在上面的分析里,不难得出,在老子这里,“私”使用的正是本义,即私人的意思;在具体的语境里,表示身、我、吾等的意思。所以,“公”、“私”就不是简单的是正是偏的问题,而是在人际关系里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问题,因此,要弄清“私”的含义,就必须明晰老子思想里身、我、吾等的具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