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道家哲学智慧的基本特点(5)

2015-02-15 01:52
导读:具性的智巧等处于无意欲的状态,以便在一往一复的大化流行中让其与自然的节律保持同频共 振。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

具性的智巧等处于无意欲的状态,以便在一往一复的大化流行中让其与自然的节律保持同频共
振。所谓“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第十六章),“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第十章),以及“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同上)等,就是指由于得道者达到了高度虚
静、无欲的状态,便打破了主体与客体的分别而使我在道中,道在我中,从而一下子朗现出道的
心灵境界。正是沿循老子的运思方式,庄子无论讲“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
“坐忘”(《庄子·大宗师》),抑或讲“若一志,无听之一耳,而听之一心;无听之一心,而
听之以气……唯道集虚”的“心斋”(《人间世》),以及他讲“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
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知北游》),都是说人只有以虚静修心,具有专一不二的意念和工
夫,才能超然于物欲、生死之外,最后进入一个心境清澈洞明的境界,从而“朝彻”而“见
独”,顿显独立无待的道的心灵精神。

可见,道家所强调的“玄思”,实际上是一种直觉式的内心体验的思维方法,它是透过虚已无
身、返朴归真的审美观照得以展示的。这种“玄思”的得道方法虽有具有崇尚某种信仰和具有反
经验、反知识的缺失,但是它在气功和后来的道教领域却往往被修持者所推崇和乐道,并在某些
修持者的身上获得了异乎寻常、甚至无法思议的认识成果。像道教内丹派主张性命、神气双修,
以追求神仙不死的信仰来抗拒生命死亡的潜意识,就曾开发了特殊的智慧,以致增进了人体的健
康。同时,道家建立在直觉思维基础上的“玄思”,实际上也是一种超越一般感性经验和理性思
维而采取整体契入的知、情、意融而为一的方法。这种方法既是用身心来把握整体对象,又是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感体验、价值判断和审美过程的统一,其目的不是追求外在世界的知识和经验,不是认识事物规
律的理性思考,而是求得对“道”的体验和对人的终极关怀作出合理安顿,为人生和社会创设一
整套活动原理和规则。因此,如果说包括中国古代哲人在内的许多智者,在建构人类智慧之网的
过程中不乏有遵循“转识成智”④的理论的话,那么,道家则开辟了一条“玄思成智”的路子,
并从特定层面显示了中华民族的高超智慧。

下一页

上一篇:儒学形而上学系统的最初建构(二)-《五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