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良知需要重建吗?——黄玉顺〈谈谈良知问题(2)

2015-02-16 01:39
导读:因此我不能赞同“西方的上帝”这类说法,就如我不能赞同把良知限于东方一样。为什么用有限的经验限制住无限呢?良知是古今四海皆所同然的,上帝也

因此我不能赞同“西方的上帝”这类说法,就如我不能赞同把良知限于东方一样。为什么用有限的经验限制住无限呢?良知是古今四海皆所同然的,上帝也是古今四海皆所同然的。“东方的良知”是真正的良知吗?“西方的上帝”是真正的上帝吗?我们既然能在良知中找到敬畏与羞耻,也就能够在上帝那里找到。在牟宗三,良知心体或道德心即相当于上帝,这最高的实相,即是一相,即是如相,即是无相——是无分别的。法无二法,人有二心(真谛、俗谛)也。这真是儒、耶会通的一个突破口。所以真的要致良知于事事物物,使事事物物无不格,上帝亦应在被“格”之列;但又不是把上帝对象化、有限化、经验化,如何得着正解,也要靠良知的。依良知,上帝是可以接纳、容受的。良知之至善本体不就是上帝吗?既然都是无上之物、最高之物,本来就是同然的,不然,宇宙中能有多少个无上与最高之物呢?良知既是先验( 注意:牟宗三是在康德“超验”的意义上讲的“先验”,其实相当于“超验”)的,超时空的;超验的上帝不更是如此吗?上帝怎么会有中西之分呢?

至于说到解构,解构主义的思潮诚然有负面的影响,但亦不妨碍有“积极”的意义。依愚见,真的要解构,索性解构到底。把一切能够解构的都消解掉,那么反倒把不可解构、不可动摇、颠扑不破的真理呈露出来了。关键还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佛教的遮诠就是这个道理。把解构主义与佛教会通,不难。一样能达到真理。怕就怕解构一半,保留一半,而且解是妄解,留的反倒是遮蔽真理的东西。解构,应当是一种去蔽的方法、手段——把荆棘、杂草刈除,才可找到回归精神家园的小径;将颠倒梦想除尽,才能停止无益的徘徊。

同理,“传统”是否要“重建”?“传统”可以“重建”,亦可以再被“拆毁”。但真理无须“重建”,也不会被“拆毁”。人类的所有的“重建”与“拆毁”,不能影响真理分毫。真理是不增不减,永恒自在的。看只看我们是回归它,还是继续拒绝、背弃它。

我很能理解“重建绝对!”、“重建第一实体!”的愿望,这初衷是好的。但是,“绝对”可以“重建”或需要“重建”吗?人如何来保证“重建”的一定是真理呢?用良知吗,良知又需要“重建”吗?

牟宗三先生对于“自我”(ego\self)有几层意义的划分:

(1)生理机体的自我,即阳明之“躯壳起念”的形躯的我,佛教前五识也是这个意义的我;

(2)心理学意义的我(psychological ego),即佛教要破除的我,为一切执著、烦恼之源的我,是虚构之我;

(3)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的我,这个我相当于康德的超越的统觉(transcendental apperception)的我,此为逻辑的我(logic self);

(4)最高层的我,在佛教就是《涅磐经》中常、乐、我、净的涅磐真我,这是real self ,依康德此是属于noumena,若依儒家孟子所讲便是“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之我,也是阳明的良知,此真我要在道德上显出来,是道德的真我(moral self)。②

按照这个划分,牟先生说的明白:“胡塞尔之现象学……他的纯粹意识(pure consciousness)不能超过康德所说的超越的统觉(transcendental apperception)。胡塞尔之纯粹意识底智思与智思之所对(Noetic-noema of pure consciousness),其实就是超越的统觉之转形,转形而以现象学之方式讲”③——这说法比较中肯。我们知道,胡塞尔的“(先验)自我”与康德的先验统觉,虽说不是完全一样,但的确非常相似。胡塞尔的先验自我,相当于上引第(3)层次上的逻辑的我。

在胡塞尔看来,“观念既不是思维之外的存在物,也不是思维中的时间性的存在物,它是超时空存在的,是一种客观自在的精神性存在”。④胡塞尔据此渐渐发展出一个饱受争议的“先验自我”,相当于第一实体;这个自我能够“自身实现”,即通过一个对自我有效的世界的构造而完成的“自身实现”。所以牟先生指出胡塞尔哲学有实在论意味,也不无道理。

上一篇:孟荀新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