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天人新论与本体诠释学(1)

2015-05-01 01:02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天人新论与本体诠释学(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界近期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讨论中
在中国哲学史和思想史界近期关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讨论中,我坚持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哲学”之名,但有“哲学”之实,中国传统哲学即是“天人之学”,亦即以“知人则哲”为特色,以“原善”(善即“爱人”)、“为治”(治即“安民”)为核心,主要由天论、人论和知论构成的思想体系[①]。这样的观点主要源于张岱年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按照成中英先生在《本体诠释学洞见和分析话语》一文中所作的区别,张先生的《中国哲学大纲》属于“中国哲学的理性重建”,即其“集中关注于用中国哲学大的框架对中国哲学的术语和观点进行理性的和分析的理解”。成先生所更注重者是“中国哲学中的本体诠释学诠释”,亦即“不是把中国哲学作为中国哲学来研究,而是把它作为对真理、存在或实在的思想来研究”[②]。这后一方面确实更为重要,这也是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的宗旨所在。而我注意到,张岱年先生的哲学思想与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多有相通之处。在张先生于1935—1936年完成《中国哲学大纲》时,他也提出了一个“新哲学之纲领”,这个“新哲学”就是要把“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对于“新哲学之纲领”的充实论证,便是张先生在40年代撰写的哲学专著《天人新论》(因当时的环境所限,此书没有最后完成,只留下五部哲学论稿,故又称“天人五论”)。本文主要就张先生的哲学思想与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作一比较性的研究。一、“本体”概念的诠释成先生的本体诠释学是把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ontology)与“诠释学”(hermeneutics)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它是“作为与对真实的诠释性理解相互有机渗透的真实的本体论的本体诠释学(onto- hermeneutics)”[③]。这样一种哲学的洞见,已非西方传统作为“第一哲学”的研究超验的、逻辑的“本体”世界(Sein或being)的“本体论”,而是经由奎因的“本体论承诺”和海德格尔的“基本(生存)本体论”思想的转换,把本体论纳入到人们对“生活世界”的诠释学的认识方法之中。这种思想对西方哲学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而对中国哲学来说却是继承固有传统的一个现代提升。成先生有从中国哲学的视角对“本体”概念的诠释,即:
“本体”是中国哲学中的中心概念,兼含了“本”的思想与“体”的思想。本是根源,是历史性,是时间性,是内在性;体是整体,是体系,是空间性,是外在性。“本体”因之是包含一切事物及其发生的宇宙系统,更体现在事物发生转化的整体过程之中。因而“道”之一词是本体的动的写照,而“太极”之一词则为本体的根源涵义。就其质料言本体是气,就其秩序言本体则是理。[④]
这样的诠释——我认为——已经是古与今的一种“视域的融合”,即它已不完全是中国古代哲学“文本”的原义,而是包含了现代哲学的关照。冯友兰先生在其“新理学”的形上学系统中曾主要使用了“理”、“气”、“道体”和“大全”四个概念,成先生对“本体”概念的诠释似已把这四个概念综合为一。其不同又在于,冯先生强调这四个概念“都是我们所谓形式底观念”,“是没有积极底内容底,是四个空底观念”[⑤],这样的解说其实是西方柏拉图主义的;而成先生对“本体”概念的诠释则是有“积极”内容的,是一个表征宇宙的真实或实在的概念,因而它又是中国传统的。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大纲》中也有对“本体”概念的诠释,即他指出:“宋明哲学中所谓本体,常以指一物之本然”,“本体谓本来而恒常者”;中国哲学之“本根”概念,“与今所谓本体意同,指宇宙中之至极究竟者”[⑥]。张先生所说“今所谓本体”,是指中国接受西方哲学概念之后的所谓“本体”。他认为,中国哲学的“本根”概念与西方哲学的“本体”概念意同,它们都是指“宇宙中之至极究竟者”。但张先生又有一重要的思想,即他指出“中国本根论之基本倾向”是与印度哲学和西方哲学不同的。他说:
上一篇:“无为”思想发凡——以先秦汉初的儒家和道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