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1)
2015-05-16 01:12
导读:与战国时代儒者的“大同”说相比,老子的小国寡民说的独特之处就可更清楚地显露。“礼运”一文假称孔子而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与战国时代儒者的“大同”说相比,老子的小国寡民说的独特之处就可更清楚地显露。“礼运”一文假称孔子而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是谓小康。”这样的“大同”之世就确实近于一种观念上的“理想国”了。它带有墨子的“兼爱”气息,与《论语》中孔子的思想方式、特别是关于“礼”的构成观大异其趣。“天下为公”是对人的共同生活方式的具体的和现成式的规定,并非对人的生存势态的追本溯源。“公”、“私”之辩并不能恰到好处地切中生存含义或道的问题本身。一个社会可以从体制上是“为公”的,但却桎梏人的生存。“小国寡民”则与一切体制相左,却与人的生存意义的天然构成密切相关,尽管其中的“势道”需结合《老子》全书方可看清。
注释:
海德格尔解释亚里士多德时讲的“重复”与此“反复”的含义暗通。参见第三章第二节。
王弼:“老子指略”;见《王弼集校释》,上册,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196页。
同上书, 196页。
这里取“行于无人之地”的字面义,而非它在原文中的含义。这种解释学意义上的“投机取巧”还有几处,比如上面引的“无所不用间”,就主要不是指“到处都可以使用间谍”,而意味着天道形势总是居间而发生,不受现成者的规范。当然,这衍义与原义也还是有某种意思上的联系。
参见严遵《老子指归》卷二,“道生一”篇。
王维:“桃源行”。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此句据帛书甲本改。
韩愈:“伯夷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