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造精神的培养

2015-08-01 01:02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创造精神的培养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提要】马克思主义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对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
【提要】马克思主义不仅内在地包含着对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而且在创造精神培养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从着的实践出发,解放思想,激发创造精神,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思维方式的统摄作用,从前瞻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方面培养,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 键 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创造精神/知识【 正 文 】
随着素质的推进,创造能力的培养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不仅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和“三观”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而且在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实践是人的根本存在方式。人类的实践活动是现实的感性的物质活动,是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创造性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本质规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在地包含着对人类创造精神的高度肯定。的而非抽象的能动创造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
建立在科学实践观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高度肯定了人类的创造精神,而且在培养、塑造、提升创造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解放思想、激发创造精神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要引导人们确立实践的权威,自觉地尊重辩证法。马克思指出:“辩证法是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2卷,第112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重视的指导作用,但不把理论当教条。从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启创造精神,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之一。因为,创造精神总是与思想上的解放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要开拓创新,就必须从因循守旧、思想僵化的羁绊下解放出来。邓小平曾尖锐地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43页)从这一意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解放思想的思想武器,也是激发创造精神的思想武器。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为创造精神的合理发挥提供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合理地解决人与世界、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等一系列重大哲学难题,特别是科学地解决了合目的性与合性的关系,不仅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的革命变革,也为人类创造活动的合理有效发挥提供科学的指导。
人类的创造精神体现在各个活动领域,其成果有物质形态的,有精神形态的,也有二者兼具的。当代社会实践的一大特点,是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大大增强,观念创造往往成为实践创造的先导,创造活动的自觉性日益凸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创造活动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可以摆脱客观规律的支配。在物质生产领域,“没有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版,第1卷,第42页)观念创造,看起来似乎有着更大的自由度,但也要以特定的社会条件为活动舞台,并受精神生产规律的支配。人类作为自觉的创造主体所表明的只是:他不再盲目地受规律的驱使,而能够正确地认识和驾驭规律去实现自己的目的,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即人的内在尺度与对象尺度的统一。这种统一既是人作为自觉主体的确证,也是人类创造活动合理性所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同上,第47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要引导学生从世界观、论、价值观的层面把握主客体两种尺度及其统一,追求真、善、美,并自觉地将之运用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创造理想世界的活动中。
上一篇:怎样认识后现代主义哲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