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哲学的人文转向(4)

2015-08-03 01:03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一种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我们要从人类存在的本然性来理解这种终极关怀。哲学作为对人类自身活动的反思,是一种解决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一种植根于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我们要从人类存在的本然性来理解这种终极关怀。哲学作为对人类自身活动的反思,是一种解决人类活动的自由与必然问题的努力。人类的存在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人类世界既超出了自然世界而又未脱离自然世界,既指向理想世界而又未达于理想世界。人类的活动就是要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为适合于人的目的的理想世界,这是一个永不停顿、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因此,“自然必然性与自由就共同构成了人类世界的存在,这二者的关系就构成了人类存在的本原性结构。”[11](pp.16~17)立足于实践观点,马克思把人的本性规定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本性首先意味着,人是一种“自由”存在,“人把自身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9](p.45)人永远具有不断超越固有性限制,追求幸福和谐、创造自身价值的“自由精神”。这种不断超越自身当下存在状态而向自由本性迈进的过程体现了哲学的一种终极关怀,它是人类安身立命之所在。这种终极关怀是建立在现实生活根基之上的、“现实的个人”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9](p.73)。这就决定了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世界,遵循现实生活世界运动的逻辑,才能达到终极关怀。将普遍的终极意义与现实生活汇通,这便是辩证哲学所要求的具体性。
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着人文精神,有着人文价值的取向,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精神。
四、哲学人文转向的现实意义
从现代西方哲学的人文转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体现的人文真精神,我们可以勾勒出哲学人文转向的一般模式或范式,即:市场社会是哲学人文转向的基础,实践(活动)论的思维方式是哲学人文转向的标志,担当起意义的追求(终极关怀)是哲学人文转向的目的。这个模式无疑应是哲学发展进路的一种指导。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中国哲学从传统上讲缺少了一个主体性维度,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实践上讲缺少了一个人文向度,而这两者恰好是转型社会时期所不可缺少的。80年代以来,中国哲学界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使命。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开始真正把中国的现代化引上正确之途。现代化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必然要求有与之相应的思想观念作为其精神支柱,而这种思想观念的核心便是哲学中称之为主体性的东西,即人的创造性、人的价值和尊严。江泽民1999年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中说:“一切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取决于人的发展和进步,取决于人的尊严的维护和价值的发挥。”[12]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生命和价值的高度重视。社会转型首先是在经济上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一切按计划、照命令行事,必定要被市场经济所特有的按价值规模办事所取代,表现在哲学上就 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市场经济的根本哲学意义就是解放人,把人的创造精神和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转型不仅是一场经济领域的变革,而且势必导致由经济所决定的和文化领域的变革、人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的重塑。在“破旧立新”的转折时期,人们对于生活意义的渴求也日益变得急迫起来。所以,人文向度的确立是社会现实生活对哲学提出的必然要求,哲学不能回答这个问题,是为“失职”,现实生活就会冷淡哲学;哲学仍固守传统,用传统的思维方式到抽象王国寻找“钥匙”,就会答非所问,是为“渎职”,现实生活仍会冷淡哲学。这就是哲学从而也是哲学人文转向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哲学能够担当此重任,因为哲学的人文转向为转型社会的人文价值观的重建奠定了观念基础。考察人文价值观念必然要首先考察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方式直接决定着人文价值观的内涵。所以要审视中国当代人文价值观就要清醒地把握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特殊性。我们必须看到,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受到两个前提的制约和,一是由非市场经济向市场经济社会转型的前提;一是当代全球性问题日益成为所有国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即人类生活的全球化趋势。把握这两个前提,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住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以及由此决定的人文价值观的变化。中国的社会转型和全球化问题归根到底是人类生存方式发生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旧有价值框架的“失范”和新价值框架的重建。立足于以上两个基点,我们认为,当代中国人文价值观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三个趋势,即创造、务实和理想,它与我们的哲学精神即主体性、现实性和意义性是相一致的。主体性的核心是创造性,现实性的核心是务实性,意义性的核心是理想性。主体性意识的彰显满足了转型社会人们创造本质的发挥,对现实生活世界的关注有利于转型社会的人们务实性观念的建立,对终极关怀的孜孜追求是转型社会人们安身立命之所在。
上一篇:是与有——从译名之争看中国思想的哲学化与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