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哲学的人文转向(5)
2015-08-03 01:03
导读:由此,我们认为,当代中国人文价值观的基本框架或模型是:既要关注现实生活本身的意义,又要导引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生
由此,我们认为,当代中国人文价值观的基本框架或模型是:既要关注现实生活本身的意义,又要导引人们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这就是一种立足于现实生活的终极关怀,而能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唯一途径是以创造性为核心的实践活动和主体性。现实生活世界是人类历史性实践的结果,其存在已表明了对历史和以往建设性成果的尊重;同时,现实生活世界又是一个不断向自由的、理想的世界前进的历程,承认这一点意味着对历史和现实的批判与超越。对前者的尊重,构成了经验主义的历史态度;对后者的承认,构成了先验主义的理想追求,“前者是长度,累计人类历史之渊源,后者是宽幅,测量人类自由意志之极限,前者是纵向的积累,后者是横向的扩展。”[13](p.273)实践是两极之间的中介,使它们真正统一起来。这也正是哲学人文转向的基础性意义。
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立志要解构形而上学,一次次宣布形而上学已经“终结”。至今,他们仍在解构,并且用形而上学来解构形而上学,但哲学依然如故。康德说过,“世界上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形而上学;不仅如此,每人,尤其是每个善于思考的人,都要有形而上学”;黑格尔也说过:“一个有文化的民族竟然没有形而上学——就像一座庙,其他各方面都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至圣的神那样”。我们说,哲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它永远给人类生命以终极的依托。 【】
[1]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M].上海:文汇出版社,1996.
[2]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3]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胡塞尔.哲学作为严格的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7]赫舍尔.人是谁[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陈晏清,王南shí@①,李淑梅.现代唯物主义导引[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
[12]江泽民.在英国剑桥大学的演讲[M].人民日报,1990-10-23(1~3).
[13]朱学勤.道德理想国的覆灭[N].上海:三联书店,1994.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氵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