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 --从人生哲学到生(6)

2015-09-18 01:00
导读:实际上,傅伟勋教授提出"生死学"的概念时,就是意识到生与死乃不可分离之一体两面,所以,死亡学只是广义的生死学探讨的一部分。但是,仅仅在死亡


实际上,傅伟勋教授提出"生死学"的概念时,就是意识到生与死乃不可分离之一体两面,所以,死亡学只是广义的生死学探讨的一部分。但是,仅仅在死亡的层面理解"生命",仅仅从价值的层面理解"生命",仅仅从有机物对外界物质的摄取、吸收、消化、排泄层面来理解"生命",都是不完整的、不周延的。因为人之生命与动物之生命不同,不仅仅是维系生存,甚至也不完全局限在处理价值问题,在人之生命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数不清的生活问题,这些问题的求解都可最终溯源到人之生命的存亡问题之上。所以,生死学的研究和教学不包括人们的人生问题和生活问题在内,是不够周延和完善的,这实际上会极大地妨碍对人之死亡问题做更深入更细致地探讨。所以,有必要提出发展一门生死哲学的学科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生死哲学的意义与价值

死亡学、死亡教育与生死学及临终关怀的兴起,主要是对临死者及逝者家属意义重大,可使之不同程度地免除死亡恐惧与痛苦。那么,如何使活着的人能从对死亡的研究中获得教益,以提升现代人之生活与生命的品质呢?这就需要发展生死哲学的学科。

所谓生死哲学,主要是把对人生问题的哲学研究与对死亡问题的哲学研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视人生问题的解决必求之于对死亡问题的体认;而死亡问题的解决又必求之于人生问题的化解。而且,生死哲学认为,人之生可分为生命与生活两大部分,两者密不可分、互为影响;并进而指出,人之生与死不是截然不同的二个领域,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的有机组成。人在生的过程中有死之因素,而人之死则意味着某种新生。如此去对待生与死,将使我们现代人受用无穷。比如,人们可以从海德格尔的"由死观生"之原理来达到对生命存在价值的珍惜;从"生死互渗"观达到对死后生命永存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中更有价值的事物,如人伦亲情、世俗友情、人间爱情的体认,以及不懈地追求。具体而言,又可分为以下几点: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从内在生命存在的品格出发,人们皆会渴盼普遍性;但人的现实生活却是相当的功利性和个我性的。生命存在的普遍、人类、人等等都是抽象的概念,而生活是个我的,拥有多少钱和物是个我的,享受也是个我的。可见,当一个人仅仅盯着自我生活时,是无法体会到生命存在之普遍性的,也就无法在生活中实现普遍性。只有我们每个现实中的人都具有了一种浓厚的死亡意识,在生前、在活得很好之时,就意识到死亡的必至性,意识到无论你现世的生活状态与性质如何的不同,人人都会死则一样。死亡是对生的超越,是对生命存在普遍性最好的论证。因为死亡的性质告诉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状态有不同,生活的性质也不一样,而生命的本质则一,都是一由生到死的过程。死亡的存在提醒人们生命存在的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也就是我们生命存在的本真,不过因为我们埋首于日常世俗生活而忘记了或体认不到罢了。因此,我们不能等到死神降临时才来被动地求得普遍性,而应该在生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就去追求普遍性,获得普遍性,实现普遍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特别看重你的我的他的之物质性功利性的区分,不特别执着自我的一切所有,以共同共通之超越性来对待我们的生活和他人的生存。如此人们就可以有生活中的大气度和生命里的大自由。汉刘向云:"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闻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得?'仲尼所谓大公也。"(10)楚共王是楚人,所以他遗弓后觉得总归是楚人得之,故何必去寻?在仲尼看来,此"公心"还不够,楚王不仅是楚人,更是"人",所以,应该是"人"遗弓,"人"得之,又有何所失呢?又何必去寻求呢?此真的是"至公"了。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的关键,正在处于个我化生活中的人要从生命的存在的本真上意识到你我他的一体,视天下人无一人非我,因而无需一物要专属于我,这样也就实现了生活的个我化向生命之普遍化的转变,达到了人生的大潇洒。
上一篇:被忘却了的农村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