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寻找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安顿 --从人生哲学到生(8)

2015-09-18 01:00
导读: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者又是如何达到生命存在的普遍性与人生的永恒性的呢?道家学者要求人们在日常的个我化的生活中要努力于实现"不以物累形",不以事


中国古代的道家学者又是如何达到生命存在的普遍性与人生的永恒性的呢?道家学者要求人们在日常的个我化的生活中要努力于实现"不以物累形",不以事拘心,即不去孜孜于外物的追逐,也不受到外事的拘累;再进而实现"生无所喜死无所悲"之"生死一齐"之境界,即从身、心、灵的百般拘累中超拔出来,如此便能够直接把个体人的生活提升为生命存在的普遍性,从而达至永恒性和超越性。此即所谓"真人"、"至人"和"神人"。

传统人之生活与现代人的生活毕竟有了很大的区别,但中国古代圣贤的人生追求应该说是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的。我们只有在理论上从人生哲学走向生死哲学,在现实生活中从个我化生存迈向普遍化的生命存在,才能最终实现现代人之生死品质的提升,获得生与死的幸福和安宁。


注 释

(1) 参见《文化中国》24期卷首语,梁燕城文
(2) 参见《人生哲学概论》,杨绍南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人生十论》钱穆著,东大图书公司1993年版;《绵延人生路--人生学初探》张伯钦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人生理论与实践》,沈继英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人生哲学教程》,邱琳枝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 《安宁照顾会讯》第26期
(4) 正中书局1996年6月第五版
(5) 同上,第24页
(6) 《简论死亡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文载《全国临终关怀与死亡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7) 《如何面对生命终点》安宁照顾手册(一)
(8) 赖允亮:《安宁疗护之历史、现况、展望及原则》1997年9月
(9) 参见《安宁照顾会讯》第10期
(10) 刘向《说苑·至公》
(11) 周淑美《谢谢你!年轻人》,文载《莲花基金会会刊》第三十四期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上一篇:被忘却了的农村改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