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哲学史的发展研读“存在”内涵(1)

2015-09-26 01:01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从哲学史的发展研读“存在”内涵(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 要] “存在”对于哲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纵观西
[摘 要] “存在”对于哲学来说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纵观西方哲学史,几乎每个哲学家都有对“存在”的主张。哲学家们也因为对“存在”的认识不同而构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由于对“存在”的理解也被定性为唯心主义、唯物主义间或二元论的标签。西方现代哲学的存在主义表现出了对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心物等二分法的厌倦,且想对此超越,对“存在”的理解又有新的发展。   [关键词] 存在;发展中的存在;存在主义   Abstract:Tophilosophy, the term “existence” is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f making a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he west philosophy, almost all philosophers have their own thoughts about the “existence”, to which they have constructed their own philosophical systems with different views. For a long time, this term has been considered as either idealism or materialism or dualism and western philosophers of existentialism in modern times have already been tired of these standpoints. They want to transcend the existed standpoints and try to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the “existence”from a new angle.    Key words: existence; the development of existence; existentialism
  
  一、希腊哲学中“存在”意义的发展
  
  首个把“存在”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是巴门尼德,在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einai,eon(=to on),estin,这三个词都与“是”有关,有动词“是”,有名词相当于“是者”,强调的都是存在,只是在区分表述性的存在和存在性的存在,即存在与存在者。先看他对“存在”的规定:存在是永恒的,不是生成的,是唯一的,不可分的,是不动的。这就是界定“存在”含义的第一人的定义,它的规定与克塞诺芬尼对“神”的规定基本上是同义词的替换。但他的“存在”的意义却非常重要的,“它是客观世界的一个最普遍的肯定和最高度的抽象”[1],它有着思辨的性质,他表述着存在。它又可作为思维的对象,即存在性存在,即本体论意义,但他接下来的论述仍是具体的本体,“存在形如圆球”。他对存在的规定和发明为以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工具。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柏拉图对“存在”的立场是“只有心灵的眼睛(理智)看到的理念才是真正的存在”。他对to on(存在)的理解不同于巴门尼德的重大差别在于:他把to on理解为无形的本质,而非是在空间占有一定位置的本体。他把“存在”作为本体,这里存在性的“是”指“存有”,即获得存在这种本质。这种本质指的就是理念。柏拉图的“存在”相对于巴门尼德是一种发展,若说后者的存在还没有脱离感性的范围,而前者已大大发展了抽象性,开始关注共性的、本质性的东西,虽他是从唯心主义可知论角度认识“存在”的,但为“存在”向本质论方面发展打下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对存在“to on”的表述功能运用更为全面、更为自如。在他的形而上学体系中,他在解释“存在”概念时,将“存在”分为“偶然意义上的存在”和“本然意义上的存在”。由对“存在”分析他导出了“两种关于第一实体的理论”学说。即一是个体作为实体,一是形式作为实体。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东西之为是,在于他们自身是实体;另一些东西之为是,在于它们是实体的衍变”[2]。赵敦华也认为:实体即指自身独立存在的东西; to on中心意义是‘实体’,就是说它的中心意义即‘存在’。存在的意义可以说等同于实体,无非存在具有更灵活的表述功能而已。
  以上希腊三位哲学家关于对“存在”的认识有着深化过程。巴门尼德的存在开始启用了抽象性,但他的存在总体上还是一种感性存在,即偶然意义上的存在;到了柏拉图那里他充分运用了理性,他的存在更具有本质性意义,但又只抓住了哲学“理念”,只从本然意义上去概括它;发展到了亚里士多德,存在的意义相当丰富了,已兼有了双层意义,是对存在意义的初步概括和发展。
上一篇:走进世界3(1) 下一篇:简论哲学与宗教的关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