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
2015-11-23 01:06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运用近自然林业经营思想构建上海城市森林体系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以生态为主要功能的上海城市森林,需要营造“近自然”
摘 要:以生态为主要功能的上海城市森林,需要营造“近自然”森林体系,使其健康生长并达到自身的平衡,实现生态功能的最大化。笔者介绍了近自然林业的概念及特点,上海的立地条件特点,可借鉴的近自然森林群落以及近自然林营造的实例,探讨了近自然林经营模式,最后提出上海营建近自然林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上海;近自然林业;经营;城市森林体系;生态城市
上海在过去十年中比较重视绿化林业建设,并注重湿地的保护,形成了绿地、林地和湿地相配套的生态格局。但目前上海森林覆盖率仅达到11%,约为国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森林结构布局不尽合理,树种种类单调、群落结构简单,森林生态系统脆弱,有害生物危害严重;城区大部分绿地突出景观功能,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养护成本很高,这些都不利于城市植被的恢复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
上海在未来建设规划中,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理念。生态城市的建成取决于两方面基础:(1)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产业业态的定位,即耗氧需求量与废弃物包括废气等的排放量的控制;(2)绿化林业的建设和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即氧气的释放量与废气的吸收量之间的平衡。随着城市绿化林业建设的不断推进,人们对城市绿化的生物多样性及自然度等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地区潜在自然植被为参照的“近自然森林”建设将逐渐成为城市绿化林业建设的重点,也是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近自然林业经营的概念及特点
1898年,Gayer的近自然林业理论指出:“生产的奥秘在于在森林中一切起作用的力量的和谐。”他认为森林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在永恒的组合中互栖共生的诸生命因子的必然的结果”。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近自然林业理论基于利用森林的自然动力,也就是生态机制,其操作原则是尽量不违背自然的发展。近自然林业理论阐述了这样两个道理:林分越是接近自然,各树种间的关系就越和谐,与立地也就越适应,产量也就越大。当森林达到一定的发展阶段,即使在纯林中或在少林阶段时,许多立地也会呈现出自然现象。
关于近自然林业的原则,
林学家们作了这样的解释:“接近自然”,指在经营目的类型计划中使当地群落主要的乡土树种得到明显体现。它并不是回归到天然的森林类型,而是尽可能使林分建立、抚育、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自然植被”关系相接近,要使林分能够进行接近原生态的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质得到复苏。
近自然林经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乡土树种为主要经营对象,以保持林地生产力,保证不出现早期生长衰退和爆发性病虫害等不可挽回的灾难;二是在较小面积上,实现林分的天然更新;三是以森林完整的生命周期为计划时间单元,明确不同群落的经营周期;四是根据立地环境、森林演替阶段和潜在原生植被来确定经营的不同阶段的目标森林,并按目标设计调整林分结构的经营措施;五是标记目标树并对其进行单株木抚育管理;六是采用单株木择伐作业,基于对林分结构和竞争关系分析确定抚育择伐的具体目标,通过采伐实现林分质量的不断改进;七是尽可能分析各种经营措施的生态和经济后果,并保证设计体系是全局最优的体系。
二、上海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的思考
(一)关于立地条件
城市作为人类高度聚集生活的生态系统,原来的有生命的子系统不能够满足它的需求。在保护城市自然植被的基础上,营建更多的森林是解决诸多城市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由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城市森林建设的落脚点,即营建城市森林的土壤与气候等环境因子。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上海境内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m左右。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上海年平均气温15.8℃,1月份平均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12.1℃,7月份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0.2℃。年降水量1 145.1mm。气候的总体特征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较多,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土壤除少量为山丘风化形成的残积型黄棕壤外,广大平原均由沼泽潜育土、草甸土和盐渍草甸土所构成。大部分地区为中性偏碱,地下水位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