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上帝观:三位一体神学的东方与西方(3)
2015-12-13 01:43
导读:奥古斯丁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奥古斯丁的时代,通过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大公教会有了三一神学的“正统”信念,因此他的三一神学的前提是明确的
奥古斯丁的情况则有所不同。奥古斯丁的时代,通过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大公教会有了三一神学的“正统”信念,因此他的三一神学的前提是明确的。对于他来说,则是一个如何解读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经的问题。如果说东方教父是三一神学传统的塑造者,那么奥古斯丁就是一个解释者,然而这是基于拉丁传统的解释,实际上也是西方三一神学传统的塑造者。这种解释有着其起点的“自我性”,基于对东方教父的希腊传统认识上的缺乏,不求助于东方传统来解读基督教的上帝观。对于他来说,所谓的东方传统就是尼西亚-君士坦丁堡信条。然而,哪一个尼西亚?一个有着经世三一传统的西方教父的尼西亚。尽管他的传统也是柏拉图主义的,然而是哪一个柏拉图?一个另外的柏拉图,一个拉丁化了的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
奥古斯丁关于圣灵论的争辩还受到他与之论辩的对象即所谓的“异端”的影响。奥古斯丁先是与多纳图主义,后又与佩拉纠主义展开论战。多纳图主义将圣灵与教会的事务密切关联在一起,并与基督徒的行为的纯洁性或者说绝对无罪性联系在一起,强调“真基督徒”的形象。多纳图主义意义上的“真基督徒”把圣灵的事工限制在一个极小的共同体范围之内。稍后,奥古斯丁与佩拉纠主义争论的焦点却在关于圣灵的另一个端点上。佩拉纠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意志和功业的自我获得是圣灵浇灌的前提,人的自我净化以及与德性之间所存在的关系似乎成了圣灵论的一个前提。由此,奥古斯丁转入到对于圣灵与恩典之绝对性关系的主题上。因此,与多纳图主义的争论及与佩拉纠主义的争论体现着奥古斯丁圣灵论形成的内在张力,它对于其三一神学尤其是圣灵论的形成非常重要。从这个争论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古斯丁逐渐地把圣灵阐释为爱的位格特征,在《论三位一体》中,明确地把圣灵的位格表述为爱的位格,是圣父和圣子的联结。由于圣灵既是圣父的圣灵,又是圣子的圣灵。因此圣灵是从圣父和圣子而出的。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可以看出,奥古斯丁关于圣灵的了解和东方教父有着不同的处境。这不仅包括争论对象的不同,也包括希腊罗马文化影响程度和角度的不同。4)就奥古斯丁而言,他的背景虽然是极其精英主义的,然而成为希坡的主教,其教众均是学识一般的民众,从牧养教会的角度而不是基于对思辨的僻好直接影响着其神学的质素。东方教父则一直身处柏拉图主义传统的争论之中,其神学主旨主导着其牧养的态度,他们关于圣灵的看法如同他们对于基督的看法一样,始终是哲学化的、思辨化的。有关圣灵论的争论还落实到与救赎的关系上。在奥古斯丁的思想中,由于圣灵的位格处于三一神学的中心地位,强圣灵论与弱自由意志论构成相互映衬的关系。而在东方教父中,三一神学的核心是基督论,道成肉身所体现的基督位格的特性与他们的成圣理论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这可能也与圣灵论的晚出有关。在东方教父中,由于圣灵论尚处于建构之中,因此人的自我努力和智性努力对于实在的仰望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并据此与基督论相关。5)
据此,我们已经约略可见基督教的上帝观上东方教父和西方教父的不同视野。这种视野上的差别与文化背景、基督徒群体、基督教传统和当时神学论争的对象都有着深切的关联,文化背景的差别指的是本体论术语的分辨,即Eimi和Ousia、Homoousia和Homoiousia、Hypostasis和Persona、Economy和Monarchy等等的复杂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后面所纠缠的哲学图景柏拉图主义和斯多亚主义的差别。基督教传统与三一神学的关系则存在:卡帕多西亚教父的东方基督教内在三一(immanenttrinity)传统——奥利金主义的三一神学,与奥古斯丁的西方经世三一(economictrinity)传统——德尔图良的三一神学的分殊。至于基督教群体和神学论辩的对象则作为基督教三一神学演进的不同路径的内在因素,构成三一神学演变的思想叙事的背景因素。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