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墨经》哲学中的解释问题及其历史价值(1)

2015-12-21 01:03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墨经》哲学中的解释问题及其历史价值(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墨经》中的《经说》的“说”明显具有哲学性诠释的因
摘要:《墨经》中的《经说》的“说”明显具有哲学性诠释的因素,并且在《墨经》中包含着丰富的符号学思想,有着丰富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方面的内容。《墨经》是先秦百家争鸣中涌现出的一个原创的优秀思想体系。是墨家参与百家争鸣,进行科学思维的工具,对先秦文化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在中国科技史上,《墨经》具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墨经》;解释;语境;历史价值
  
  一、《墨经》中的解释问题
  
  《墨经》作为墨家的重要著作,堪称为中国科技史上的一块瑰宝。它包括《墨子》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四篇,5700余字,其内容涉及哲学、逻辑学政治学、数学物理学光学力学、简单机械学等各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但《墨经》由于文字简约、晦涩难懂,对于它的理解歧义很多,因此对于《墨经》的研究涉及诠释学问题。
  解释问题在中国有着比西方更长的历史。但中国的传统更为注重对经典的解释。孔子作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就有“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说法。这说明孔子对古代经典只是进行解释,而不离开经典阐发自己的思想。汤一介先生曾对中国先秦时期的注释方式举出了三种典型的例子。第一种是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如《左传》对《春秋经》的解释。第二种是《系辞》对《易经》的解释,称之为整体性的哲学解释。第三种是《韩非子》的《解老》、《喻老》,称之为实际(社会政治)动作型的解释。除了汤先生对于先秦典籍中所举这些有关“解释问题”的方法外,还可以找出一些不同的解释形式,如魏晋时期王弼《老子注》、《周易注》和郭象《庄子注》。刘笑敢先生认为,“王弼和郭象确立了以经文注释或解说为体例的哲学诠释方式,他们是中国哲学诠释传统成熟的标志”。而之后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则是以经典注释的形式发展哲学体系并产生重大影响的高峰。总之,中国古代哲学诠释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的自发的传统和历史,并且中国的哲学创造往往以经典诠释为形式或载体。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墨经》中的《经》和《经说》,其基本形态都是对概念的解释。《经》大体上是给概念下定义,而《经说》则是对该定义的具体化或补充说明。例如,《墨经》把“圆”这一类概念的本质定义为“一中同长也”,即具有一个中心(“一中”)、且从圆心到圆周的距离相等(“同长”)。这一定义与我们现在几何学上“圆”的定义已经相去无几了。它是对以上《经》的补充说明。又如《经上》中说,“力,刑之所以奋也”,意思是力是物体运动的根源,这里说明了物体运动之所以形成的原因。但为了对“力”作进一步的解释,《经上说》谓“力,重之谓。下,与。重奋也。”意思是力的形成是因为有重量的物体向下坠或向上举。所以凡是物体有重量可言的就是运动的力。这条经说是对《经上》中力的形成原因的进一步详细具体的说明,可以说是有关力学的一条原理的总结。在《墨经》中《经》与《经说》的这种对于字义的解释是普遍的。
  从《经上》看,它的内容都是以定义形式出现的,其意义在于综合平衡各种“名”以严格意义的规定,以避免论辩中“过名”的使用,或用“名”的分歧。《经下》篇则以论证的形式,或证明墨家的观点。或反对其他学派的主张。就所立的论题看,大多是有针对性提出的。如,针对名家提出的“离坚白”观点,提出“坚白不相外也”(《经下》)。“于一,有知焉,有不知焉,说在存”《经下》。“石也。坚白,二也。而在石,故有知焉,有不知焉,说在存。”(《经说下》)针对辩者提出的许多诡辩命题,《墨经》一一进行了论证。针对辩者“孤驹未尝有母”的观点,《经下》指出:“可无也,有之而不可去,说在尝然”。凡此种种,不一一列举。大量的具体论辩材料表明,墨家辩学是结合实际论辩来构造学说体系的。对辩学的一般研究是服务于具体做法、个别论辩的。在墨家看来,“辩”的理论是“兴利除害”的工具。因而,其学派的论述是通过以事说理的方式“谈辩”的,大量的具体论辩材料,提供了墨家辩学的应用模式和范例。在对辩说方法的阐述中,墨家使用的是感性经验模式的方法。《经下》共有74个条目有“说在……”的字样,而《经说下》则是以生动具体的形象事例展开“说在……”的内容。其“说在……”大都是以形象具体的事例展开“故”的内容。使人在形象的喻说中,从经验的事例中获得理性认识。尽管墨家对其辩说方法没有提出形式结构理论,但他们以大量的实际事例的分析模式,使人从中感悟并掌握其他论式。显然,这是一种形象喻理,事理说明的思维。墨家对“辩”的一般内容进行的逻辑分析,虽具有较强的理性意识,但这种理性认识存在于大量的经验证明、形象事例和实用范式之中的。人们是透过大量经验的形象事例去领悟其中的逻辑蕴意的。这是一种由象著意、意从象出的象征性思维。
上一篇:“知其白,守其黑”(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