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空间与块茎思维:德勒兹的数字媒介诗学(1)(3)
2016-02-08 01:11
导读:游牧美学在光滑空间与条纹空间关系的理论图式中是极为重要的审美取向和诗学内核。游牧美学具有破除既有状态,在差异与重复中不断逃逸或生成新状态
游牧美学在光滑空间与条纹空间关系的理论图式中是极为重要的审美取向和诗学内核。游牧美学具有破除既有状态,在差异与重复中不断逃逸或生成新状态的性质。德勒兹常被视为“游牧思想家”,这并非空穴来风或者单纯的文学隐喻。游牧这一概念几乎贯穿德勒兹全部重要的著述。游牧论(nomadism)集中体现为生成状态,发挥着挣脱严谨、固定、独裁、等级制的符号体系藩篱的逃逸线的功能。德勒兹认为游牧“没有历史”,“只有地理学”(13),因为历史是极权主义和权威叙事的产物,历史总是拒斥游牧者。在他的《差异与重复》中,游牧意味着由差异与重复的运动构成的、未科层化的自由装配状态。在游牧美学意义上,赛博空间充满着非确定性和可能性,其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千差万别的结果,因而是一种具有游牧韵味的魅力十足的光滑空间。网民、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游牧者一样,能够通过他们的网上“冲浪”或者探索轨迹不断地链接或创造新的空间,从一个辖域到另一个辖域,从给定世界的条纹空间走向光滑空间和强度的领域。德勒兹和加塔利由此建构了一种审美的诗学叙事。
二.块茎图式与树状模式:
德勒兹数字媒介的哲学内蕴
德勒兹和加塔利的“块茎”论具有赛博空间的“哲学圣经”之誉。块茎通常被视为德勒兹数字媒介诗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日常生活的块茎概念令人想起马铃薯或红薯之类的植物块茎和鳞茎,块茎的
生态学特征呈现出开放性、非中心、无规则、多元化的形态,它们斜逸横出。在德勒兹的差异哲学意义上,块茎意味着一种复杂的文化隐喻和游牧论的思维模式。块茎导向一种无限开放的光滑空间。德勒兹和加塔利认为,柏拉图以来主导西方思想形态的是一种树状模式或树状逻辑。树状模式具有原点论、基要论、中心论、规范化和等级制的特征,指涉辖域化和归属关系,因此与条纹空间密切相关。在此意义上,块茎呈现出一种德勒兹式的哲学图式和空间诗学。它不再是
植物学概念或文学隐喻,而是一种思想挑战和诗学实践。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通过块茎和树状关系之阐发,德勒兹和加塔利试图揭示“一切事物变动不居的复杂互联性”(14)。他们的块茎图式与树状模式的对比涉及三种类型的书:第一种是树根之书(root瞓ook),这种书摹仿世界,犹如艺术摹仿自然(德勒兹认为摹仿是一个极为糟糕的概念),其律则是反映论和一分为二论,“是最经典、反映最佳、最古老、最软弱的思想形式,但是大自然却并不以这种方式运转”(15),自然的方法则是直接从一生发出三、四或五。第二种是胚根系统或簇根(radicle瞫ystem, or fascicular root)之书,这是现代性所服膺的形式,在现代,树根原则夭折了,但是根的单元存活下来,簇根体系并未真正地与二元论决裂,世界由此进入更高的统一性,即含混的或多元决定论的统一。第三种是块茎(rhizome)之书,其中蕴含了德勒兹数字媒介诗学的哲理内核,也是德勒兹和加塔利集中讨论的内容。块茎在地下匍匐衍生,既不同于树根也不同于簇根。块茎是无法用树根一分为二的“辩证逻辑”分析的,也无法用簇根的多元决定论加以界定,它本质上是不规则的、非决定性的、无法预料的。
德勒兹通常被视为西方后结构主义具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其块茎论具有联系性原则、异质性原则、多元性原则、反意指裂变的原则、制图学与贴花原则等基本特征,(16)它在思考电子传媒所引发的图像时代、阐释赛博空间的视觉文化艺术等方面具有理论上的契合意义,可被视为理解当代数字文化艺术的一种理论图式。
块茎的第一和第二特征表达了“联系性原则和异质性原则”(principles of connection and hetrogeneity)。块茎与仅仅立足于一点并且固定于秩序的树木极为不同。树根类型有系谱或中心论的蕴含,而块茎类型则把中心去掉并且置入其他维度,这两个特征的核心是“多元异质链接”,而电子媒介的特质与块茎的这些特征颇为吻合。德勒兹的媒介思想,包括他的电影哲学和美学思想,扬弃索绪尔语言学和西方结构主义的框架,更多地从美国哲学家皮尔斯所代表的多元符号论中汲取丰富营养。皮尔斯的符号论具有超越语言而重视形象的多元性质。块茎论则认为,应当将以语言为中心的文学文本与视频、声频等进行符号链的链接,并与形形色色的符码模式(生物的、政治的、经济的等等模式)建立联系,块茎持续不断地在符号链、权力的组构(这一点显然还与福柯的“话语权力”概念有某种关联)与关涉艺术、科学、社会斗争的环境之间建立联系(17)。而电子传媒的赛博空间正是这样一个“多元异质链接”、充满复杂权力关系的当代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