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价值(1)
2016-02-05 01:28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论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价值(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网络化带来了人们现实生存的虚拟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导
摘 要:网络化带来了人们现实生存的虚拟化,生存方式的虚拟化导引出人类从未体验过的虚拟世界,而虚拟世界正潜在地改变着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由此便引发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去反观这一社会现象,揭示虚拟与现实矛盾中的和谐关系,使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断得以丰富和完善,才能更好地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类社会现实问题研究的理性升华,促进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才能在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 关 键 词:虚拟;现实;主体性价值
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与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标志着人类正在进入网络化时代。网络化带来了现实生存的虚拟化。而“虚拟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嵌入到人类生活的社会文化系统之中,使以往的社会文化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核心体现就是:虚拟技术带来了社会关系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1]。所以,网络虚拟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而且是对人们的生存观的彻底改变,使人们生存的“现实感”和“现实”含义趋于淡化,出现了虚拟与现实相背离的矛盾,使人的主体性价值趋于消减,给马克思主义哲学带来了新的“贫困”。笔者认为,解决虚拟与现实相背离的矛盾,就在于通过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揭示其必然性、辩证性及和谐性,研究人的主体性价值的实现途径,促进人的和谐、自由、全面发展。
一、 虚拟与现实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对象
关于虚拟与现实的问题已经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但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往往把“虚拟”作为一种抽象存在,甚至把虚拟世界的人也看成一种抽象的存在,从而消解了现实中人的主体性价值。作为现代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关注人类世界的整体性发展,而且更关注现实的人的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2],即以人的发展为坐标来重新“安排周围世界”,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所以,数字化时代出现的虚拟与现实的矛盾现象,也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主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必须能够对此作出科学理性的解释。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首先,虚拟是现实的反映,现实是虚拟的基础,没有现实就不可能有虚拟。网络虚拟实质上就是以数字化方式构成的虚拟空间。这种虚拟空间与网络、电脑及其他高科技手段相结合,为人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时代。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网络是人类思维的产物,是看似无形实则有形的虚拟空间,因为网络虚拟不是网络虚幻,更非虚无缥缈的真“无”,而是对现实的虚拟,是对现实的反映,是在现实基础上的虚拟。虚拟的事物所具备的属性,一般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属性存在是相对应的关系,即与现实世界中的物质相对应。也就是说,虚拟虽然不一定是现实的,但却来源于现实,是一种“虚拟实在”,而“虚拟实在中的物的属性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手段对真实世界中客观物质属性的描述”[3]。所以,它与真实世界中物理意义上的存在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们在关注这一现象时,始终不可能离开对现实的人及其所在的现实的物质世界的关注。换言之,虚拟在本质上并没有脱离其现实性的范畴,因为现实是虚拟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任何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并不等于其现实性。因此,网络虚拟只不过是不受现实条件限制的而对现实可能性的一种布展方式。认清这一点,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关系甚至和谐关系都至关重要。
其次,虚拟对现实的不可能性的反映具有更高的层次性,没有现实的不可能性就不会有更高层次的虚拟实在性。数字化方式的出现是比语言文字符号的发明更为重要的一次革命,如果说语言符号创造了人的思维空间和符号空间的话,那么数字化方式则是在思维空间与符号空间中发生的一次更高层次的革命,它在思维空间、符号空间的基础上又创造出了虚拟空间、数字空间、视听空间和网络世界,并直接指向了某种不可能的可能性,使不可能的可能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为一种真实。所以说,虚拟是人类中介系统的又一次深刻的革命,是数字化的革命,是对现实不可能性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对现实不可能的可能性的虚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这种虚拟是建立在现实性范畴框架之外的,它否定了以往那种一切从现实出发的传统思维方式,因而就更具有创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现实性是从过去的某种可能性发展而来的,只是对一种可能性的选择,而对不可能的可能性的虚拟则展现了多种可能性,并通过虚拟使其成为虚拟空间中的某种真实,这就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