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虚拟与现实矛盾关系中人的主体性价值(1)(3)
2016-02-05 01:28
导读:面对人类社会出现的新问题,传统哲学不仅不可能真正关注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而且更不可能关注虚拟世界里的人。马克思所说的传统哲学只
面对人类社会出现的新问题,传统哲学不仅不可能真正关注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生活世界”,而且更不可能关注虚拟世界里的人。马克思所说的传统哲学只是在“解释世界”,这并不是指它着重于“求真”,即认识、解释世界的本原、本质、结构、发展动力及客观规律,而是指它把现实问题变成观念问题,甚至变成对现实的辩护。所以,马克思认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6]。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与传统哲学的主题存在的根本差异,即由“解释世界”置换为“合理地改变世界”,从而为我们解决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的历史视野来看,虚拟与现实的矛盾应当是人类自由本质演进所必然伴有的现象,它内在于人的实践本性。由于人的实践的本性在于不断地扬弃外在世界对人的给定性,不断创造出属人的新世界,因此,人在自由地、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世界与自身的同时,也必然为自己带来新的问题与困境。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马克思主义哲学今天所面临的虚拟与现实相背离的哲学困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的自我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然而,“自我异化的扬弃同自我异化走的是一条道路”[7]。因此,尽管异化的发生是人类不可规避的命运,但批判异化、克服异化更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认为,人类要发展必须先学会生存;为了生存,必须进行物质实践,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为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转换,人和人之间必须互换其活动,并结成一定的社会物质关系,“这些物质关系不过是他们的物质的和个体的活动所借以实现的必然形式罢了”[8]。所以,虚拟与现实的矛盾不过是人类所必须进行的物质实践的对象罢了,是人与自然之间进行的物质转换过程中结成的一种新的社会物质关系。我们只有从人的物质实践活动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在虚拟和现实的矛盾中揭示人存在的真实本质,在虚拟生存形态中科学而系统地阐释马克思的人学理论,在相互矛盾的生存空间里论证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才能走出虚拟与现实的矛盾给我们带来的新“贫困”,为实现人的主体性价值提供理论支持,这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数字化时代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所在。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程广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前苏联技术科学哲学问题研究
试析技术异化的劳动异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