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归生活、重建儒学(1)(4)
2016-02-17 01:15
导读:(二)历史学的观念 以上关于“解构”的分析,实际上已经涉及了一种历史学的观念。按照通常理解的海德格尔的说法,这种历史学只不过是一种“流俗
(二)历史学的观念
以上关于“解构”的分析,实际上已经涉及了一种历史学的观念。按照通常理解的海德格尔的说法,这种历史学只不过是一种“流俗的时间概念”的表现。但是,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海德格尔实际的思想却是这样的:要理解“历史学”观念,就必须理解此在生存的“历史性”;要理解历史性境遇,就必须理解此在的“时间性”;然而也可以反过来说:此在的时间性为历史性奠基,而生存的历史性又为历史学奠基。所以“历史学何以可能”这个问题的最终回答就是:此在的时间性。唯其如此,海德格尔才强调历史学的重要性:虽然“从哲学上讲,首要的事情就不是构造历史学概念的理论,也不是历史学知识的理论,而且也不是历史学对象的历史理论;首要的事情倒是阐释历史上本真的存在者的历史性”;“但这个存在者(指此在----引者注)本身是‘历史的’,所以,以最本己的方式从存在论上对这一存在者透彻进行解说就必然成为一种‘历史学的’解释”;所以,“对存在的追问其本身就是以历史性为特征的。这一追问作为历史的追问,其最本己的存在意义中就包含有一种指示:要去追究这一追问本身的历史,也就是说,要成为历史学的”。[12]唯其如此,海德格尔才有他的所谓“返回的步伐”(derSchrittzurück),就是历史学地回到古希腊,回到康德问题、笛卡儿问题、亚里士多德问题,这成为《存在与时间》的“纲目构思”的先行观念。[13]
(三)轴心期的观念
于是,雅斯贝尔斯的历史哲学就可以进入我们的视野。海德格尔在批评他的朋友雅斯贝尔斯时,也给予了他颇高的赞许。[14]但是就我的阅读范围来看,海德格尔的生存论思想没有跟雅斯贝尔斯的“轴心期”(AxialPeriod)观念明确地结合起来。然而在我看来,这种结合很有意思。结合中国和西方的观念史,海德格尔与雅斯贝尔斯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
前轴心期--西周以前------古希腊哲学以前—前形而上学
轴心时期--西周春秋战国--古希腊罗马哲学—形而上学建构
后轴心期--秦汉以来------中世纪以来------形而上学时代
右栏是“历史”时代;而左栏则是观念之间的“奠基关系”(Fundierungsve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