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式的“现象学还原”(1)
2016-02-22 01:12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维特根斯坦式的“现象学还原”(1)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现象学还原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中的最重要的 哲学 方法 。本文的
现象学还原是胡塞尔的现象学中的最重要的 哲学 方法 。本文的题目并不是暗示着维特根斯坦和胡塞尔有着同一种哲学(事实上他们的哲学道路非常的不同)。但是,现象学方法如果仅仅被理解为一种纯粹的方法而不连系于某种具体的 理论 的话,它似乎恰好表明了 历史 上种种最重要的哲学的一种共同普遍性质,这就是,哲学最根本的工作是对观念系统(这些观念作为对全部现象的理解)的改革,这种改革集中表现为重新寻找哲学出发点,表现为对作为一切基础的绝对无可置疑的原则的寻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的还原实质上总是现象学还原,或者说,现象学还原并不局限于胡塞尔的现象学,而是哲学还原的普遍形式。在本文中,我将 分析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的方法牲以及由此产生的哲学结构,不将论证维特根斯坦所寻找的哲学出发点相对而言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同是也就证明了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更具合理性。
一、还原的步骤
维特根斯坦对哲学性质的理解决定了他哲学方法。对于维特根斯坦来说,哲学 问题 不是知识或者 科学 的问题,严格地说,并不真的存在着哲学问题,哲学实际上是一种消除哲学问题的分析活动,成功的哲学所导向的却是非哲学的问题。正像维特根斯坦所指出的:“哲学只把一切事物展现在我们面前,即不解释也不推理——一切事物都已公开可见无需解释。人们可以把先于全部新发现和发有而可能的东西称为‘哲学’。”①
哲学问题看起来是不恰当的观念和思想方式的产物,结果哲学家们苍蝇一样把自己关在瓶子里而为找不到出路而苦恼。于是,维特根斯坦坚信处理一个哲学问题就像 治疗 一种疾病,哲学并不改变任何一种事实而只是改变看世界的方式。这一点和胡塞尔几乎是异曲同工。胡塞尔强调经解决哲学问题必须放弃心理主义和 自然 态度下的各种偏见,但决不想否认任何一种事实尤其是科学陈述的那些事实。虽然维特根斯坦和胡塞尔在哲学还原的形式上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但其方向却几乎是相反的,这形成一种有趣的对比。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方法从根本上说由两个步骤组成。第一个步骤可称之为“思想治疗”。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心理障碍的普遍性并了解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实际上思想障碍至少是和心理障碍一样普遍的一种疾病,哲学观念的混乱正是一个例子。这正是维特坦所力图纠正的。对于维特根斯坦来说,解决一个哲学问题在于找到放弃这个问题的理由(胡塞尔则相信关键是各种朴素的、主观的态度阻碍了对质的直观),而找到这种理由夔先必须停止使用各种偏见进行想当然的解释,他指出:“我们的错误就是在我们应该观察那种和为‘原始现象’而发生的东西的地方却去寻找解释。”②维特根斯坦的“思想治疗”突出地表现为两种方法:(1)不要想而去看。他对语言现象的考察便是使用这种方法的出色例子;(2)利用逻辑分析的技术使不太明显的胡说变成明显的胡说。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他对“私人语言”和主观主义的批判。
和维特根斯坦相类似,胡塞尔企图使用“悬搁法”来促进派成现象学还原,把全培不是直接明显的观念特别是自然朴素的观念加托号暂不予考虑。很明显,他们的还原方向是相反的,胡塞尔的不原是由质料到本质,由外在到同在,则实在到观念性。维特根斯坦则宁愿去揭示作为全培可能的生活事实的基础的生活形式。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还原的第二个步骤是:穷尽证明。这是维特根斯坦哲学中最有特色和最重要的方法。维特根斯坦说:“的确会有证明,但是证明总有终端”。③对于任何一个事实,一个命题,我们总是给予解释,给出证明,再给出解释的解释和证明的证明,然而这允许存在一个无穷的证明(这只意味着尚未被证明),事实上所能给出的证明和理由很快就会被穷尽,于是,“一旦我穷尽了证明,我便到达了最终的基底”。很显然,维特根斯坦力求一种绝对无可怀疑的明显性,这一点和整个哲学传统是相吻合的。只是在维特根斯坦看来,获得绝对明显性并不意味着达到哲学的真理而相反意味着哲学分析的完成和哲学问题的消失,因为一切都已经明显可见了。在对明显性的追寻上,胡塞尔同样和维特根斯坦走着相反的道路。胡塞尔在本质的界限内对直观众进行考察而获得内在的明显性,发现了“自我-我思所思”这个纯粹绝对的领域。维特根斯坦则在生活事实之中对解释和证明的全部可能性进行分析而获得实践性的明显性,发现了“生活形式”这个最基础的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