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谈论道德冷漠

2016-05-12 01:12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谈论道德冷漠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论文摘要〕道德冷

〔论文摘要〕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体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道德冷漠是一种“平庸的恶”,其出现主要是因为个体的道德抑制机制受损,因而缺乏与恶作斗争的自觉意识。道德冷漠本质上是一个如何看待他者的问题。

  在现代社会,冷漠随处可见。冷漠一般是指情感上的不关心,而道德冷漠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冷漠,因为事关善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道德冷漠的表现
  
  道德冷漠,简单地说,就是善的缺乏。万俊人先生指出,道德冷漠是一个道德心理学概念,“它是指一种人际道德关系上的隔膜和孤独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关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1]。他进一步指出,道德冷漠不同于一般的感情淡薄,而是人与人之间道德意识沟通的阻塞、道德心理互感的缺乏、道德情感的丧失以及道德行为上的互不关心。这种冷漠看似与道德无涉,实际上是一种缺乏道德感、缺乏同情和逃避道德责任的表现,是一种善的缺乏。
  道德冷漠作为一种善的缺乏,具体表现为道德敏感的缺乏、道德判断的搁置和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第一,道德敏感的缺乏。所谓道德敏感,是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是一种道德感知、感悟、反应能力,是从人文社会现象包括人与自然关系中发现道德问题的能力,是对人文、社会现象进行道德考量的能力”[2]。道德敏感作为一种能力,既包括对善的领悟、发现和把握,也包括对恶的感知和反应。它是道德发挥社会调节功能、维持基本道德秩序的重要保证。道德敏感的缺乏,意味着道德的缺席、道德的边缘化和道德的失语,将导致社会的道德失范。同时,道德敏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标志和特征,一个没有道德敏感的人是一个不健全的人,一个没有羞恶心的人,一个没有同感能力和同情心的人。第二,道德判断的搁置。道德判断是关于行为的善恶、正当与否的判断,“它断定在特定情况下这种行为是对那些规整人与人之间秩序的原则的最切近的体现”[3]。道德判断可能是一种直观判断,即在原有的道德知识的基础上看到某种行为后不假思索地作出判断。它也可能是一种理性判断,是我们依据一般的道德法则,结合我们自己原有的道德知识和别人的道德知识,并充分考虑当前的特殊道德情境所得出的一种综合判断。不管是直观判断,还是理性判断,都具有改变道德情感和影响道德行为的功能。对于冷漠者而言,他具有关于行为善恶、正当与否的道德知识,具有做出道德判断的能力,而且知道哪些道德义务是他必须履行的,哪些行为是最适合于道德义务的。但是,他却吝于做出道德判断,导致道德判断的悬置。第三,道德实践上的不作为。从法律上看,不作为是指行为主体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例如,负有抚养义务的行为主体拒绝抚养不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就是一种不作为。道德义务与法律义务不同,法律义务针对合法而言,道德义务则针对是否合乎道德。它更多地体现了人之为人对其他人所负的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道德上的不作为更多的是指人们面对恶行的一种麻木,这种麻木使得他们成为作恶者的帮凶,使恶得以横行和泛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从扎堆现象,到见死不救现象,再到各种各样的聚众旁观,人们可以体会出道德冷漠对人心、人命的吞噬,从李思怡事件更是可见一斑。2003年6月4日中午,成都市青白江区的李桂芳把3岁的女儿李思怡锁在家中,然后去金堂县“找点钱”。她在金堂县红旗超市偷窃洗发水时被保安抓获。随后金堂县城郊派出所警察将她带回派出所。在确认李桂芳吸毒之后,城郊派出所报请金堂县公安局批准,决定依法对李桂芳实施强制戒毒。在此期间,李桂芳曾多次提出她3岁的女儿李思怡被锁在家中,要求先把女儿安顿好,再接受强制戒毒,但是无人理睬。她曾经跪在地上,哭着哀求办案警察解决孩子的问题。在去戒毒所的路上,她用头连续猛撞押解她的警车车门,警察终于按照她提供的号码给她姐姐打了电话,但无人接听,警察就没有再打。押解李桂芳的警车曾两次经过她的家门,但是没有停留;办案警察也没有按规定给李桂芳的家属、单位和居住地派出所送达《强制戒毒通知书》。知道李桂芳被强制戒毒,也知道她的孩子被锁在家里的青白江区团结村派出所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就这样,一个孤零零的小生命被遗忘在房门紧锁的家中。17天以后,人们在李桂芳家中发现了李思怡的尸体,尸体已高度腐烂。警方、检察官和法官一致推断李思怡死于饥渴。警察的渎职和制度的失灵是李思怡之死的直接原因,但人心深处的冷漠也难辞其咎。“在李思怡事件中,如果存在‘共同责任’的话,那么应该承担这份责任的就不仅仅是警察,站在被告席上的,将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因为正是他们的漠视和‘不作为’导致了李思怡之死。”[4]这不只是执勤警察的冷漠所导致的悲剧,而是一群对他人苦难视而不见、遇事高高挂起的人共同导致的悲剧。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要杜绝执勤警察的渎职,我们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加强防范、保障和监督机制,但是人心的集体冷漠这一毒瘤则难以根除,“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分析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并透视道德冷漠背后的深层根源就显得尤其必要。
  
  二、道德冷漠的形成机制
  
  道德冷漠作为善的缺乏,是一种“平庸的恶”,其中作恶者并没有害人的意图,只是对受害者缺乏同情,对自己的冷漠可能造成的后果没有自觉意识,因而默认现有行为或现有体制的做法,而不思考现有行为或体制本身是否合理。“平庸的恶”是20世纪60年代阿伦特在《艾克曼在耶路撒冷》这一报告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5]。艾克曼是一个组织实施大屠杀的纳粹军官,从1938年到1941年,艾克曼负责驱逐在德国的犹太人,从1941年到1945年负责运送欧洲的犹太人以及波兰人、斯洛伐克人和吉普赛人到死亡集中营,仅1944年3月至6月,他就把七十多万犹太人送进死亡集中营。审判时,艾克曼反复强调自己是齿轮系统的一环,只起传动的作用。作为一名公民,他所做的都是当时国家法律所允许的;作为一名军人,他只是服从和执行上级的命令。总之,他个人没有过错。在大屠杀过程中,还有很多像艾克曼这样的人,他们并不是天生就是罪犯、虐待狂、精神病人、社会异端或者其他道德上有缺陷的个体。既然这些最直接地参与集体屠杀事务的人,既不是异常地具有虐待倾向也不是异常地狂热,既本能地反对身体折磨所引起的痛苦,也普遍地反对攫取生命,他们为什么会做出如此残忍之举?阿伦特指出,艾克曼的行为是现代社会广泛存在的一种恶,这种恶的特征就是不思考,既不思考人,也不思考社会,默认并实践体制本身隐含的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行为。虽然这种作恶者偶尔会良心不安,但他们往往求助于体制来为自己的冷漠行为提供无关乎道德的辩护,心安理得地逃避自己行为的一切道德责任,从而解除个人道德上的过错。因为平常人都可能堕入其中,所以这是一种平庸的恶,一种平庸形式的恶。这种平庸的恶体现了行为的兽性与当事者行为动机的肤浅之间的巨大反差。它不是指艾克曼作为帮凶的行为是平庸的,更不是指纳粹对犹太人和其他人种的灭绝是平庸的。换言之,它不是指行为或隐藏在行为之后的原则是平庸的,而是指作恶者自身心灵和性格的一种特殊属性。这种恶的动机是很平常的人性的弱点,邪恶因动机的肤浅而平庸。
上一篇:论幸福问题的伦理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