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中国哲学中的女性观念

2016-06-13 01:01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论中国哲学中的女性观念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弘扬道家、道教尊崇女性的思想

  ——弘扬道家、道教尊崇女性的思想

提要:儒家能否解读出男女平等关乎其能否在2101世纪之复兴。而道家、道教却对妇女抱有1种尊崇的态度,老子为道教尊重女性、提升女性意识,提高女性地位,起了上的先导作用。女道士跻身道教领导地位,为女性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实际的贡献。道教戒律保护妇女不受侵犯。道教的成仙理论及修炼功法,为女性打造了追求精神超越、自由自主地决定人生命运的钥匙。佛教讲究普度众生,女性成为关心对象。

关键词:男尊女卑 男女平等 儒家 道教 道家 女道士 女性 女权

弁 言

2001年7月21-24日,我应邀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由院生院、国际中国哲学会、中国哲学史学会共同主办的“第10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报到后,拿到了会议手册和大会提要。手册上说会议主题为“中国哲学与2101世纪文明走向”。希望与会学者能从4个方面作番宏论或个案研究。从编辑成册的提要以及210多场分组讨论来看,关于儒、道、佛、墨、易等中国传统哲学资源,如何经过创造性诠释和转换,在2101世界充分体现其积极价值;比较东西方文明和哲学思维方式之异同,阐明2101世纪多元文化互补的文明对话的必要性以及具体方式和途径;以及中国当代哲学与世界哲学的交融趋势,在2101世纪将会表现出哪些新的特点?中国哲学的自身价值和特性如何得到保持并进1步突显;这3方面的研究和讨论非常热烈。与以上3方面的研究相比,关于“2101世纪人类文明将面临1些什么重大?”似乎与会学者并未予以特别关注,这大概跟与会学者大多为研究中国哲学史有关。笔者以为,2101世纪人类遇到的的重大问题之1必定是“女性问题”。而该问题似乎明显地受到了男权社会的占绝大多数的男性学者的“集体无意识”的冷落和漠视。在涉及到女性的研究里,到会2百多学者,只有1位女学者谈论《庄子》与女权,1位男性学者谈了李大钊的女性观。按照我的理解,2101世纪的中国哲学如果不把女性问题放到1个很重要的层面上来讨论,如果不从学术、学理层面对阻扰中国社会进步的“男尊女卑”问题作出创造性的诠释,那么2101的中国哲学走向是有严重缺憾的。于是,我改变了自己的发言提要,就自己对女性问题在2101世纪中国哲学发展走向中必须占有1席“话语位置”,必须拥有“话语权力”,作出了强烈的呼吁。

正 文

1 :儒家能否解读出男女平等关乎其能否在2101世纪之复兴

《周易》是我国1部古老的典籍,对中国后人的非常巨大。它揭示的是宇宙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则的。儒家将其列为5经之首。令我们这些女性不得其解的是儒家怎么就从揭示天道法则的卦象和卦爻辞中演绎、类推出男尊女卑这1人伦秩序的合理性和永恒性来?在2101世纪中国女性要想追求更大规模、更有深度和力度的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推进女权运动,如何突破被中国人视为神圣经典的《周易》中的“男尊女卑”思想?或者说《周易》中的“男尊女卑”思想是女权运动的最大障碍,我们将如何破解?为此,笔者请教过某位易学专家,他曾在北大客座讲《易经》某卦爻时,冒出1句“女人是祸水”的惊人言辞。有意思的是,他在笔者的咄咄逼问下,说出2101世纪将是“女尊男卑”的骇人“预言”。对此,笔者不以为然,因为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空想”。而且当今世界女权运动不管哪门哪派,都以不搞两性对立为思想出发点。尤其是不以追求比男性高为奋斗目的。该学者回避笔者的质疑,情急之下钻进电梯想开溜,笔者无奈只好穷追不舍地跟进去,他还是不回答。对此笔者有两种解释:1是他压根没有想过此问题,无言以对。再1是他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无可奉告。

但也有男人试图对我作这样的解释:

《易·系辞上》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晋韩康伯注曰:“天尊地卑之义既列,则涉乎万物贵贱之位明矣。”

《易·系辞上》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太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研究《周易》的,取象说、取义说均坚持“1阴1阳之谓道。”由此就可以作这样的逻辑推演:

a 乾为天,坤为地;

b 天为阳,地为阴;

c 乾为阳,坤为阴;

所以 ,乾为男,坤为女。

又: a 乾为刚健,坤为柔顺;

b 刚健为阳,柔顺为阴;

c 阳为尊,阴为贱;

d 男为阳,女为阴;

所以,男尊女卑。

因而《系辞》解释《周易》说: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3材而两之故6。6者非它也,3材之道也。

也就是说,从天道推演出人道是自然而然的。《说卦》并且发挥这1思想,说: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顺,立天之道曰仁与义。兼3材而两之,故易6画而成章。

人类生于天地之中,这个“人”是就类而言的,其中当然包括女人。男尊女卑是规范人伦秩序的合理解释。它不是价值概念,而是上下位置的表达。

笔者质疑:诸君这1解释不过是古代男人们的混乱逻辑的人云亦云罢了。天地、阴阳是《易》之作者对宇宙演化进行描述的基本概念,取自对自然界对立现象的观察,如同上下、黑白、昼夜、男女等1样,仅仅为表述某1类事物现象的概念,其中并没有作价值判断,而“尊卑”是1价值概念,是就男人和女人对社会主体是否有用以及有多少用处的判断;是就其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的裁定。这是对男人和女人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作的非常明晰的界定。从这样的思想前提出发,女子能否为“人”就很值得怀疑,而女子能否成圣人、贤人、君子就更值得怀疑了。且看《说文解字》对“卑”的解释:“贱也”。而“贱,贾少也。”(贾,今之价也。)相应的也就可以理解“尊”为“贵”(价多也)。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苟同某些人所谓的“尊卑”只是表达上下位置的概念,而不是价值概念的解释。事实上在2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发展中,上下也被赋予价值意义,唯有如此,上之尊贵和下之卑贱才可谓人伦秩序,君尊臣卑的等级社会才能确立起来。于是我们是否可以说《易·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个君子并不是分别指男人和女人,而是1泛称,从男权社会中男人们的集体无意识(优越意识)的模糊意义上来说就是男人的代称。

总之,不管是孔子,孟子、董仲舒,还是其他儒家推崇的大儒都没有从《周易》中解读出男女平等这1思想来。相反,他们顺势而行,对女性作出了更加不屑的解读。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尽管现代有些钟爱儒家学说的学者从所谓的语境、语义入手,为孔子开脱,但2千年的事实便是被尊奉为“圣人”的孔子,确实与女子对话不多,谈论女子的话语亦不多,唯有这1句千古流传。据说他去见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弟子子路很不满意,他赶紧赌咒发誓说:“如果我有什么邪念,老天爷厌弃我吧。”如果按照儒家的解释,确切说是男人的思路:由于南子名声不好,所以耿直刚烈的子路反对孔子去见她。那么,我们不禁要追问:孔子去见南子的动机、目的是什么?他为何表白自己没有“邪念”?此“邪念”为何物?满口仁、义、礼、智、信的孔子为何不能去见名声不好的女人?因为藉此机会他完全可以用他的那1套所谓的弘天纬地的“礼”论即“正念”来说服、感化南子重新作人嘛。他为何没有摆出他所倡导的“仁者,爱人”的“博爱”精神来开导子路的偏狭、愚鲁?反倒赌咒发誓,为自己还是正人君子作证明?!这倒让我们狐疑满腹,对孔子是否言行1致深表疑问。孔子号称有3千弟子,有7102贤弟子。从文字记载来看,当中没有1位女性。这就为孔子尊奉并发扬光大“男尊女卑”思想作了最好的注角。

毋庸置疑,在2101世界文明走向中,女性、女权将是突出的问题。有些学者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具有普适性,尤其“中庸”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合理价值值得大力推崇。但笔者以为如何破解“男尊女卑”思想、真正从思想意识领域尊重妇女是关乎其学说能否再度复兴之关键所在。从109末到210世纪末,中国妇女把争取国家的独立、自由解放与争取其自身的解放、独立、自由联系起来,为谋求其在、上的1席地位作出了极大努力和巨大牺牲。我们应当承认过去在理解男女平等方面存在着偏颇、狭隘,甚至激进,致使不少妇女在肉体、重体力劳动以至于家庭生活、情感方面付出了惨重代价,许多妇女落下了难以愈合的生理病症和心理病症。这使我们警醒并懂得,在思想意识领域理解和解释男女平等并从珍重1切生命价值的理念出发确立男女平等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False$

2 道家、道教对女性的尊崇为男女平等提供了思想资源,应大力弘扬之。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1):老子为道教尊重女性提供了思想基础。
有学者认为“老子哲学为女性化的生命哲学”I,故“老子哲学脱胎于母系氏族的宗教崇拜,特别是女性生殖崇拜。……《老子》书中常用女性生殖器或母体形容道。”(同上),如玄牝、谷神等。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II
谷神,1说为“道”,1说为女性生殖之神。“牝”指的是1切动物的母性生殖器官,“玄牝” 则是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的象征。玄牝道之所以值得推崇,就在于她犹如母生子般地生养着万事万物,为天地之根。老子直接用“母”与“子”来比喻道与万物的关系: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III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其殆。IV
“老子是自觉意识到男性智慧的弱点和重新发现女性智慧和品德的伟大作用的第1位哲学家,他正是由于着重提炼和发挥了女性之德,才形成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主阴哲学” (同上),《老子》“是真正的女性哲学,它推崇的是阴柔之性。”(同上)老子思想的重要特色之1就是贵柔守雌,他从“弱者道之用” V出发,强调“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VI,举起了“柔弱胜刚强”VII的旗帜。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就是以柔弱顺为主要特征的。“老子说的‘柔弱’,不是1般人理解的‘软弱’,而是‘柔韧’,生命的底蕴深厚,坚毅不拔,对外力的作用有较大的弹性,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强。”VIII正是这种“柔弱”之道却是天下事物生生不息之源。“‘道’所表现的柔弱,使万物并不感到是强力被造的,而是自生自长的”。(同上)在《老子》那里,柔弱与刚强相对。以此来观男女,那么,女性为雌、为柔,男性为雄、为刚。从表面上看,女性是柔弱的,但恰恰是柔弱如水的女性,成为世界生殖力量“阴”的象征。因此,《老子》中“负阴而抱阳”、“牝常以静胜牡”、“知其雄,守其雌”等贵柔崇阴的话语比比皆是。所以说老子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女性勤劳质朴、坚韧吃苦、慈祥和亲、温柔多情等美德哲理化,将女性所特有的1般属性升华为1般性的思想原则,如“柔弱胜刚强”、“3宝说”(1曰慈,2曰俭,3曰不敢为天下先。IX)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可见,老子思想为提升女性意识,提高女性地位,起了理论上的先导作用。在道教的理论中,女性决非是可有可无乃至可辱可贱的,而是1个具有独立地位、享有独立人格、神格,独立意志、愿望的重要角色。道教思想从阴阳和合的理论出发,以尊阳而崇阴为基点,形成了“重阴阳,等男女”的鲜明特色。尊重妇女、男女平等是道教最具人文色彩的亮光。道教所具有的阴柔色调,以1种特殊的文化样式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和传统文化的。
(2):女道士跻身道教领导地位,为女性地位的提高做出了实际的贡献。
道教斋礁、科仪等宗教礼仪、道场活动以及宫观住持,继承了中国古代原始氏族文化男女均可主持的传统,女性在这里敢于男子平分秋色,获得了充分表现自己的信仰、才能、智慧的机会。为女性争取领导权利、领袖地位作出了榜样。
原始氏族文化中“巫觋”这1职业体现着地位、权利、聪明、才智。巫觋承担着占卜命运、祈雨祈晴、预言吉凶、解梦圆梦、驱疫医病、祭祖祀神、占星等1系列神职之事,并具有相应的辅治国家的能力,他们可以通过1些,进入1种超常的精神状态,达到恍惚迷离、通神达圣的境界。
《国语·楚语下》中称巫觋为“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即“觋”是男性神职人员,“巫”是女性神职人员。巫觋亦合称巫。《说文》谓巫是“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女巫是用舞蹈来使神降临的人。孔颖达疏曰:“巫以歌舞事神”。凡巫皆善于歌舞,用以取悦、事通鬼神,请神降临。这种巫觋歌舞在上广泛传播,逐渐演变为1种社会风气。人们通过唱歌跳舞发现这不仅事神,还能起到舒筋活血、怡悦心神之健身强体作用。可以说,巫觋是中国最早的舞蹈健身运动者。《周礼·春官·女巫》谓“掌岁时祓除衅浴”,看来女巫在岁首、3月上巳等节令,经过沐浴熏香,静默持斋、牲血涂身后,在宗庙、社坛、水边,以歌舞的仪式主持除灾去邪,祈祷丰收。《易经·说卦》有“兑为泽,为少女,为巫,为口舌”之说,把巫与女性的“口舌”联系起来,显然要求女巫必须有善于言辞的特长。《尚书·伊训》又说:“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孔颖达疏曰:“巫以歌舞事神”。凡巫皆善于歌舞,用以取悦鬼神,请神降临。在精选女巫这1人选时,除能歌善舞、有口才外,对其还有姿色相貌上的特殊要求。其实这还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殖崇拜、女性崇拜的反映,表达着原始先民的审美情趣、审美取向,毕竟漂亮的女子是神的造化,其聪明伶俐是神的禀赋,能与鬼神,是神力的1种体现。屈原的《楚辞·9歌》源于楚地民间祭神歌曲,其中就有这种反映,《9歌》中的女神便是由1些亮丽、美艳、聪慧、可人的女巫饰扮。《晋书·夏统传》也有记载:“女巫章丹、陈珠2人并有国色,庄服甚丽,善歌舞……”。殷周时,女巫还成为“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X的“神医”。《论语·子路》谓“南人有言: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吕氏春秋·勿躬》谓“巫彭作医”。可知古时巫与医不分家。后世巫师、道教以符水治病盖源于此。道教兴起,以美女为巫的习俗遂在道教得到传扬。有些道外人士鞭笞这1行径,认为这样做是用美女作交易,是对妇女的不尊重。其实,在古代社会,1个美女能够承担这种职责,就在于她们了解并掌握了天地宇宙的结构、变化和徵兆,了解人类的生死、繁衍与健康,懂得与神交通的仪式、规则和语言,因此她们是拥有知识和思想(包括神秘思想)、技术的杰出的职业女性。而她们又拥有先天的良好的身体素质以及训练有素的舞蹈、表演才能,且有良好的智力和知识结构、职事技术,女巫可谓是中国最早的德、智、体、美之综合人才,是中国最早的选美冠军。由此可见,女巫是比1般人更为杰出的人,实质上在原始社会,女巫就是社会的领导者,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女巫是天神的代言人或化身。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晋代女道士魏华存曾为天师道祭酒,她谨修道法,更求神书秘籍。据说她受真人之传而造作了《黄庭经》等上清经系的重要经典,因而被上清派尊为第1代宗师。
金元全真道清净派创始人孙不2,号清静散人,宁海(今山东牟平)人。是后世坤道丹法始祖。著有《孙不2元君传述丹道秘书》3卷。在元朝先后被封为“清净渊真顺德真人”和“清净渊贞虚顺化元君”。 
(3):道教的成仙理论及修炼功法,为女性打造了追求精神超越、自由自主地决定人生命运的钥匙。
道教的宗教理想救世修道成仙,长生不死,所谓“药逢气类方成象,道在希夷合自然。1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XI“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XII他们以长生不老、飞升成仙作为个人修炼的终极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探求了种种健康养生的方术。道教认为女子只要精修勤炼,不论哪个阶层的均可达到这1目标。即修道成仙并非男子的专利,妇女与男人1样具有得道成仙的可能。
仙人丝毫不受自然力量的束缚,而且超然于社会权势之上,如汉文帝折于河上公,汉武帝叩头求教于西王母等,都体现了1种身心绝对自由的理想境界,贯穿着道教追求自由的精神。古来女子修仙者多,但无人从理论上整理,后来道教中形成独特的女性丹经。由于妇女与男人1样具有独立成仙的可能,因此在道门中出现了像《女金丹》、《坤元经》、《坤道功夫次第诗》、《孙不2元君法语》、《灵源大道歌》、《樵阳经·女工修炼》等这样1些专论女性丹经的道书,它们都是针对妇女生理和心理特点而专为女子修道而作的。据陈撄宁先生考证,宋朝曹文逸的《灵源大道歌》为“历代女真,自己肉体在世间,亲笔所写正式丹经,当以此篇为最古了。”“这篇《灵源大道歌》,就是……在那个时候做给1般学道人看的。”“凡是学道的人,无论男女老少,用这个工夫,都很有效验,绝无流弊,可以算得仙道中最稳妥最普度的法门。”XIII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女丹功法的上,孙不2的女功内丹次第诗也是非常著名的,可以说,女丹经出自女真之手,且有亲身体验经历的,大概唯此2人。曹文逸的7言绝句《灵源大道歌》毫无隐喻,明白易懂。孙不2的女功内丹次第诗为5言绝句,隐晦艰深,从头到尾,龙虎铅金,天支地干,胎息安神,5行8卦,金丹术语颇多,学人欲学,务必请名师指导,切不可自我瞎猜胡懵,走火入魔。
《丹房须知》有云:“修炼之士,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达阴阳,穷卦象,并节气。”XIV对修道炼丹提出很严格的要求,必须遵循1定的。女丹修炼必须遵守9大戒律,否则难成正果。女性修道所经历的“静养化炁,知时炼形,斩龙立根,采取生药,炼结还丹,会合胎息,调养出神,合道成仙”XV,这1苦其心志、凋形炼骨的过程,使女金丹成为内丹学1束奇葩。《壶天性果女丹10则》:“女子修行,所贵者在于成真了道。若修行未能成真了道,犹如田中之蛙未出泥途1般,终归是那孽海之物,焉能躲得脱轮回,超得过劫运。”了道成真的关键是有坚定的信念,锲而不舍的精神,勤勤恳恳的努力。《西王母传》“王母曰:夫养性之道、理身之本,汝固知矣,但在勤行不怠也。”
汉代以来,在“男尊女卑”、“3从4德”这种强大的社会桎梏压力下,女性为争取心身的自由,追求精神价值,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她们1般采取两种方式表现对道教的信奉:
其1是参与民间道教信仰习俗活动。民间信仰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场,就在于有

[1]   

    上一篇:孔子的逻辑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