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仁义之道
2016-07-14 01:00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浅论仁义之道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孔子仁,关羽义”。故孔子能教化诸方,为万代师表,彪炳千秋,关羽能义薄
“孔子仁,关羽义”。故孔子能教化诸方,为万代师表,彪炳千秋,关羽能义薄云天,封金挂印,为万世顶礼膜拜,为众生心生景仰。左手“仁”,右手“义”,走遍天下都不惧。单看“仁”这个字的结构,“单立人”意指一个人,“仁”是两个人在一起,由此可窥中华文字的独具匠心,人和人相处就需要“仁”这种美德了。“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文化熏陶下的文人墨客以及普通读书人应该具有的美德。以仁义之心待人接物,愈久弥香,愈久弥芬,对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学养前途都是极其有裨益的。仁义之心的养成,来源于儿时的正统教育,即儒家传统文化的沿袭和熏陶,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日积月累,逐渐养成,并以此作为做人标准加以付诸实施。仁义之道,小可齐家,大可治国。记得小的时候,大家都读过王祥卧冰、刻木事亲的感人故事,读过《三国演义》,知道关云长不慕荣华富贵,为一个“义”字,千里走单骑,读后很是动容,于是在冥冥中喜欢上他们的做派,在以后的人生光阴中慢慢品味,慢慢理解,并以此对待周围的人和事,受益匪浅,妙用一生。古人讲究身体发肤授之于父母,禽兽亦懂得“舔犊”和“反哺”,作为一个人更应该孝敬父母,再由孝敬父母延及宽宏仁义待人,光明磊落做事。所以古人要求在拥有仁义美德的同时亦强调有气节,尤其是做学问的,如果没有气节,为五斗米折腰,吃嗟来之食,是很让人看不起的。以仁义之道持家,家道兴旺,因为一个人如果仁义了,大家都愿意和他打交道并真心实意的帮助他,帮助他出谋划策,出力,出人,再加上本人的努力和智慧,家道兴旺就很好理解了。以仁治国,也可以说是治国的上策,这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都争论过了,并被自汉以来几千年的历史验证了的,过去有一句特别出名的官场话;“圣朝以孝治天下”,比如在官场上实行过“举孝廉”的纳士制度,强调孝道,强调仁义,因为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有可能体恤民间疾苦,才能全心全意的为老百姓谋福利、谋福祉,大家说呢?有个反面例子,秦朝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学生,大家都知道,韩非子是诸子百家中法家的代表人。在秦始皇时期,嬴政听从了李斯的建议,不施仁政,实施严刑峻法,对老百姓的不满和反抗实行绝对的镇压,又为了防止儒生之口谈论政事,实施了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结果造成了对上古文化严重摧残的恶果,同时把一些有学问的人都坑杀了,弄得朝无才臣,泽无才人,结果导致宦官赵高之流篡权,演绎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闹剧,同时李斯本人也惨遭赵高之毒手,受五刑而殁(五刑指刺字、割鼻、截断脚趾、砍头、剁成肉泥)。后来汉以后历代,汲取了秦的教训,从汉武帝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的仁政之道慢慢地被搬上了历史的前台,被宋理发扬和光大后,元明清都以此治国了。当今时代,仁义之道应该被继续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推广和应用,相信以此处世,大家定会收获人生无限美好的!论文出处(作者):刘文来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儒家德治思想内涵论文及其实践意义
关于心灵的哲学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