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政策的转轨分析(1)(3)
2014-07-02 01:17
导读:三、由此引发的思考:该是改变以保收入为改革前提的时候了 长期以来,提高“两个比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对此,我们已耳熟能详,并有意或无
三、由此引发的思考:该是改变以保收入为改革前提的时候了
长期以来,提高“两个比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对此,我们已耳熟能详,并有意或无意地将其贯穿于历次税制改革中,导致很多改革囿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而夭折或打了折扣,保持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事实上成了各项税制改革的前提条件。以这次“结构性减税”为转折点,我们的税改政策理念应发生根本转变,正本清源,由长期以来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被迫形成的“偏轨”转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已有较大提高,追求目标应转变为维持宏观税负的基本稳定
考察我国改革开发以来宏观税负的运行轨迹,总体上呈现出“V”字形:自1978年实施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改革开放以来,其基本走势是下滑,直至1992年到达谷底;自1993年以后的基本走势则是逐渐走高,并于1999年超过1978年的水平,此后每年以近乎1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提高,2003年上升到了17.5%。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1985年后的税收增长趋势显示如图1。
从图1看出,1986—1993年的税收年均增长率仅为1.38%;而从1993年后税收增长开始高于经济增长,1993—2003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4.51%,其中1993年高达48%,2001—2002年都在 20%以上。不管我们对于税收的这种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何种解释,我国的宏观税负与1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资料来源:1999年以前的数据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0)有关数据计算而得;2000年后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图1 我国税收增长趋势(1986—2003年)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
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