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税收政策的转轨分析(1)(3)

2014-07-02 01:17
导读:三、由此引发的思考:该是改变以保收入为改革前提的时候了 长期以来,提高“两个比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对此,我们已耳熟能详,并有意或无

  三、由此引发的思考:该是改变以保收入为改革前提的时候了
  长期以来,提高“两个比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对此,我们已耳熟能详,并有意或无意地将其贯穿于历次税制改革中,导致很多改革囿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而夭折或打了折扣,保持税收收入的较快增长事实上成了各项税制改革的前提条件。以这次“结构性减税”为转折点,我们的税改政策理念应发生根本转变,正本清源,由长期以来因各种主客观因素而被迫形成的“偏轨”转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轨道上来。
  上述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思考:
  (一)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已有较大提高,追求目标应转变为维持宏观税负的基本稳定
  考察我国改革开发以来宏观税负的运行轨迹,总体上呈现出“V”字形:自1978年实施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改革开放以来,其基本走势是下滑,直至1992年到达谷底;自1993年以后的基本走势则是逐渐走高,并于1999年超过1978年的水平,此后每年以近乎1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提高,2003年上升到了17.5%。为了便于比较,我们将1985年后的税收增长趋势显示如图1。
  从图1看出,1986—1993年的税收年均增长率仅为1.38%;而从1993年后税收增长开始高于经济增长,1993—2003年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4.51%,其中1993年高达48%,2001—2002年都在 20%以上。不管我们对于税收的这种持续快速增长做出何种解释,我国的宏观税负与10年前相比,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
  资料来源:1999年以前的数据根据《中国财政年鉴》(2000)有关数据计算而得;2000年后的数据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4)有关数据计算而得。
  图1 我国税收增长趋势(1986—2003年)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
构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
上一篇:台湾土地税立法及对大陆的启示(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