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整财税政策缩小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研讨((2)
2015-06-03 01:35
导读:2.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不完备,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一个完备的以税收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再分配政策,应该能够有效地发挥政府对社会成员收入的再调
2.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不完备,政府宏观调控力度不足。一个完备的以税收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再分配政策,应该能够有效地发挥政府对社会成员收入的再调节功能,促进社会的公平、合理,保证社会生活的健康和稳定。现在我国再分配领域的税收政策是不完备的,存在着许多政策缺位,制约着税收调节分配功能的充分发挥。一是税收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不足。对调节收入差距起重要作用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才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相应的遗产税、赠与税等税种还尚未开征,难以对居民生前收入、消费和财产进行全方位再分配,对高收入的调节作用更是有限。尤其是因为尚未开征社会保障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降低了政府调节收入差距的能力。二是政府各部门的分配关系没有理顺。政府非财政部门直接参与分配的问题比较严重,不仅削弱了政府对收入差距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扰乱了收入分配秩序。三是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难以有效地调节地区纵向和横向的财力差异。转移支付是经济的自动稳定器,通过政府对低收入者或贫困地区进行直接的财富转移,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可以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3. 社会保障政策薄弱, 弱化了政府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能力,拉大了收入差距。我国实行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三条保障线,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存在制度设计不全面,保障覆盖面窄、保障项目不完善、保障水平低以及保障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弱化了政府对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能力,使低收入阶层无法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与高收入阶层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加剧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4.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不完善,是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制度和政策建设是不完备的,如保证收入分配政策的制度尚不完备,打击遏制违法非法收入的政策不健全。不仅尚未建立某些根本性的制度,而且一些局部性、技术性的制度,如收入申报制度、政府官员储蓄实名制问题等也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同时,由于缺乏有权威的程序规定和实质性监督制度监督,有些已经制定出来的政策也没有更好地落实,致使政策效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5.就业形势与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程度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由于当前下岗职工的增加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剧了就业矛盾,就业压力增大,不仅使居民总体收入水平增长缓慢,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贫富差距拉大。
另外,居民的受教育程度、文化水平已经成为影响居民收入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调查,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其收入水平的高低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教育程度高的收入水平也相应高。另外,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岗位基本上处于人员饱和状态,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低文化者的收入水平下降,再加上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行业逐渐被市场所淘汰,而那些代表未来发展的新兴产业则迅速崛起,从而导致不同文化程度者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
二、缩小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问题,要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对收入差距的程度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逐步建立规范有序的收入分配机制,把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适当范围内,以达到缩小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实现“以人为本”。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缩小
行政管理经费支出,减轻财政支出压力;适当增加居民收入支出,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特别是加大地方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逐步把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提高到15%—20%,使财政支出成为解决社会保障基金的主渠道;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增加社会就业投入,增加教育
培训投入,提高居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点支持贫困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