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与城镇化(1)
2015-08-22 01:09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地方财政与城镇化(1)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 中国 正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时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摘要: 中国 正进入加速推进城镇化的时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可以为 经济 持续增长提供不竭的动力。城镇化在本质上是一个人口地域集中以及产业聚集的过程。为实现城镇职能而进行的财政分配活动尤其是地方财政的安排尤为重要,地方财政职能发挥将直接 影响 到城镇化的进程以及水平。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 分析 城镇化的过程,考察城镇化对地方财政的要求以及地方财政对城镇化的影响。
关键词:城镇化地方财政城市财政小城镇财政
城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 农村 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和各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得到优化配置的过程。而我国由于长期实行城乡分离的制度,严重制约了城镇人口的增长,并且造成了城镇化水平长期落后于 工业 化水平的后果。而另一方面,我国又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实行了地市合并,城乡合治,欲以城促乡,带动 发展 ,这种城镇的形成往往是人为的,而非经济运行的结果,更多的城镇只是行政中心。
我国的城镇化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2003年人均GDP达到了9101美元,而城镇化水平为40.53%①,比世界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比同等工业化水平的国家低将近20个百分点。而现在我国城镇化的另一个特点是大中城市少,小城镇多如牛毛而其发展水平不高,功能不全,布局不合理。在现阶段普遍兴建小城镇的目的和任务侧重于吸收数量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并且通过产业集聚,为刚从农业分离出来的非农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环境。而大中城市比小城镇更能增强城市的各种功能,有力提高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国各类城镇是在极不相同的经济 社会 条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自处于不同的发展层次,不能超越客观条件,一下子建立大量的较高层次的城市这也决定了中国城镇化进程必然同时存在高效率、高功能的 现代 化都市、中等城市以及基础设施相对比较简陋的小城镇。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地方财政的不同层次为不同水平的城镇发展提供了可能,为实现城市、城镇的职能,满足城镇化水平提高的需要,地方财政尤其是其中的城市财政、小城镇财政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又为地方财政拓展了新的财源。城镇化的进程及其特点和地方财政职能及其运行决定了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特殊过程。
一、城镇化进程的经济学分析
城镇是在一定空间上,由于产业、人口聚集,居民主要从事二、三产业活动,且享有现代化城市生活方式的地域综合体,它作为区域中心地,聚集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物质、资金和技术等,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中心。
城镇化就其本质来说,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的过程和各生产要素在空间上得到优化配置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化现象反映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个动态发展和扩散的过程而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它可以被看作是两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即聚集力量和分散力量。在城镇化过程中,所有个人和 企业 面临两难选择,他们必须聚集在一起以从聚集经济中获益,但拥挤成本又限制了许多个人和厂商聚集在一起。
根据刘易斯的两部门 理论 ,在落后的传统农业部门和发达的现代工业部门,农村由于土地面积有限,资本投入缺乏,人口持续增长,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有向实际工资水平较高的工业部门流动的动机。哈里斯-托达罗则认为只要两部门之间只要存在收入的预期差距,人口就会发生流动。我们则可以进一步认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由农村迁往城镇的成本。
Mt=f(Wu-Wr-kd)
其中为在时间内农村向城市移民的数量,f为反应函数,Wu为城市工资收入,Wr为农村的工资收入,d代表城乡之间的距离,k代表城乡之间的运输成本系数,当只有预期收入的增长大于迁移所发生的成本人口的流动才会发生。Wu-Wr-kd=0时流动才会停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我们还可以认为城镇化水平U是经济非农化水平I和城乡经济要素转移流动水平M的函数,即U=f(I,M),且有,于是全微分,城镇化水平U是经济非农化水平I和城乡经济要素转移水平M的单调增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