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样的年金险——企业与保险公司联袂逃税(1)
2016-06-10 01:02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走样的年金险——企业与保险公司联袂逃税(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企业资金以投保团体年金险的名义在保险公司的账户上玩弄投保
企业资金以投保团体年金险的名义在保险公司的账户上玩弄投保与退保的游戏。走样了的团体年金险成了一些企业洗钱、逃税、腐败的“道具”,而在这场游戏中,部分保险公司也充当了企业如此“理财”的“帮凶”
原本是为企业员工提供补充养老保障的团体年金险,在实际操作中,似乎正与该险种的设立本意相背离。
一个昔日在兴业证券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事前我根本不知道公司为我投保了这样一份保险,而此后公司退了这份保险,我也不知道。”
有关人士透露:由于国家规定保险收益不纳税、不计入债务,团体年金险成了企业一个很好的“工具”:有的企业甚至伪造职工名册,在一些内部人控制严重的企业,甚至按照级别、职务来分别投保。在一桩被曝光的腐败案子中,某企业的核心领导竟然为自己投了几百万的年金险。一段时间退保后,银子就顺利进了腰包,那些在名册上有名实际不存在的人,或者设定了门槛拿不到这笔钱的职工的那部分钱就不明不白,不知去向了。
蒙在鼓里的被保险人
昔日在兴业证券工作的一个同事的电话让徐先生心里不平静起来。“公司还有这样一个保险吗?为什么我一点儿都不知道?”徐先生感到惊讶,给徐打电话的林鱼(应被采访者的要求,隐去真实姓名)小姐也想从跟她资历年份一样的同事处打听一下是否有企业团体年金险这回事。
“事前我根本不知道公司为我投保了这样的一份保险,而此后他们退了这份保险,我也不知道”。林鱼告诉记者,她想通过法律手段讨回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他们拒不支付我应得的利益,惟一的理由是有一份要求员工服务六年的规定,但这一规定我事先不知道,所有的事情都从来没有被明示过,从头到尾我就像是一个瞎子”。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林鱼于2001年3月从所在的兴业证券厦门一家营业部辞职,在与该营业部解除
劳动合同时,林隐约听闻公司曾为员工买有团体年金保险,但在询问时,当时营业部称并不清楚情况,于是双方协议约定要妥善解决“社保等事宜”。
此后林鱼通过各种渠道得知兴业证券确有给员工的这项权益后,再次与兴业这家营业部交涉,但该营业部仍称不知情,林鱼只好找到兴业证券总部。兴业人力资源部一位高层告诉她,他个人认为这项权利应该是可以给予的。他称公司领导正在研究讨论,要林鱼耐心等一等。两个月后,林鱼得到答复——不能享有这个年金保险,因为兴业证券为此设立了“一道门槛”:要在公司工作满六年才能拿到这个保险,而她离这个门槛差了三个月。
林鱼觉得兴业是设立了一个有针对性的门槛,剥夺了自己作为被保险人的权利。
据了解,兴业证券先后为员工购买了两笔团体年金保险:有期交的,有趸缴的,涉及金额1000多万,涉及到的被保险人(兴业证券员工)达四五百人。林鱼与徐先生名下各有3万多元。但事后不久,兴业证券就将其都退保了。
如果不是偶然的机会,林鱼可能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这样一项权益,而除了几个操作此事的高层,与林鱼和徐先生一样,兴业证券很多的被投保员工都不知道公司为自己买了年金保险,员工莫名其妙拿了钱,开始还以为是公司发的奖金,后来才知道是年金保险的退保金。一位员工告诉记者,要是自己做主肯定不会将养老保障先拿回来,当中损失了手续费不说,关键是自己需要这个养老保险。
“团体年金险是一个很好的险种,”林鱼说,“如果我自己能决定是否退保,我一定不同意退,这是一份养老保障”。
中国大学排名
奇怪的章程
从投保到退保,在这个保单上填有姓名的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态度被忽略了。也就是说,从
保险合同订立到终止,被保险人始终是不知情的。这个退保的资金结果用保险的行话来描叙就是:部分本是这个团体年金险受益人的职工,在兴业设定的门槛下,失去了请求保单权益的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