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治理模式改革研究(2)

2016-07-29 01:12
导读:3. 未形成有效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监控机制 目前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监视制度的改革固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

  3. 未形成有效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绩效监控机制
  目前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监视制度的改革固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等,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题目。如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审计或检查的内容仍只注重于正当性和合规性审核,未转向经济性、效任性和有效性的评价;监视工具以事后审计为主,没有引进以事情定目标、事中监视和事后评价的效益审计。   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治理模式改革的思路
  
  (一)树立“绩效预算”的理念
  绩效预算的核心思想就是“绩效与结果相挂钩,预算以绩效为依据”,具体包括三方面:第一,以结果为导向。这种结果是一种社会效益,是产出的进一步延伸。例如,政府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这条路就是产出,而这条路带来的效益——社会综合效益(如公众的交通便利、企业的运输本钱减少、地方经济的带动等)才是结果。第二,以绩效为依据。资源的配置必须以产生的绩效即社会综合效益为依据,绩效越大,获得的资源越多,反之则越少。而传统预算模式下仅以产出即这条路本身为依据作为获取财政支出甚至申报政绩的筹码。第三,以评价为核心。绩效的确定终极依靠评价指标来衡量,如高速公路绩效的衡量可以通过车流量、人流量来计量。因此,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成为绩效预算实施成功与否的关键。
  绩效预算在高等教育财政预算治理的应用过程应当包括以下三个基本步骤:第一,绩效目标设定。给每个支出项目设定若干绩效目标指标,并评价指标的公道性,为确定项目拨款额以及事后评价提供依据。第二,绩效拨款。根据确定的绩效目标和本钱,计算预定拨款额度,将实施环节委托有关行政部分。第三,绩效评价。评价绩效目标达成情况,为结算提供依据。根据目标的完成程度,以增减财政支出的方式进行奖励或惩罚,同时分析单位未达到目标指标的原因,提出意见和建议。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二)引进绩效拨款机制
  从高等教育目前的情况看,对高校实行完全的预算经费与绩效指标挂钩的绩效预算制度是不现实的,原因在于: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大部分开支相对比较稳定,而绩效预算相对波动性较大,立即实行完全的绩效拨款机制在实际运作中阻力较大;另一方面,对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的度量存在难度,例如经济效益、人口素质、综合国力等,作为绩效指标的客观性、代表性和可操纵性很难兼顾,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求证。
  因此,从可行性的角度来说,可以先实行部分绩效拨款制度。即将总预算资金分为普通拨款和绩效拨款,比例大致可以按7:3或8:2确定;普通拨款按照生均定额与学生规模的乘积获得,绩效拨款通过关键指标的绩效评价来确定,绩效好的予以奖励,绩效差的适当核减下一年度的预算经费。
  (三)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1. 评价原理
  上海财经大学马国贤教授以为:“绩效治理”是根据财政效率原则及其方***,形成以绩效目的为主的公共支出治理制度。他将政府绩效治理的基本理论体系回结为“一观三论”,即“‘花钱买服务、花钱买效果’的预算观”、“公共委托代理理论”、“目标结果导向理论”和“为顾客服务理论”。该理论对于高等教育绩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成为高等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基石。
  2. 评价原则
  评价原则应当鉴戒西方国家政府支出绩效评价的“3E”原则,即经济性(Economy)、效任性( Efficiency )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并将三者作为相辅相成的整体来看待。
  3. 指标设计原则
  绩效拨款机制的核心部分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指标的选择,关系到绩效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如何设计和选择指标成为指标体系的关键。总结以美国为代表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应该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绩效指标的系统性。指标不仅考虑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办学成果的各个方面,博士、硕士、本专科等不同层次,而且要关注高等教育资金的投进、使用(过程)和产出这三个不同阶段。二是绩效指标的合适性。指标的选择必须结合高等学校的共同情况和特殊情况,通过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经过多次测算获取。既要包括通用指标,也要包括个性指标。三是绩效指标的发展性。随着外部环境和时间的变化,各个指标本身及其对应的权重也会改变。因此,为了保证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必须及时根据客观环境进行调整和修正。
上一篇:如何加强税源治理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