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财政主体的演进与中国财政学的发展(4)

2016-08-04 01:08
导读:(一)中国转型社会的实践特征。要求加强对财政主体的理论研究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发达国家的经验能够更便利地为其他国家所鉴戒和应用,以发挥发

  (一)中国转型社会的实践特征。要求加强对财政主体的理论研究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发达国家的经验能够更便利地为其他国家所鉴戒和应用,以发挥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上风。西方财政理论的成长,伴随着历经400多年市场经济的演化过程,与其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经过长期的磨合,相容性很强。我国从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的时间里,经历了农业帝国社会、半殖民地社会、资本主义***革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多种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变迁和转型频繁,财政制度也随之频繁变动。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次变迁都保存了部分原来的运行方式和观念,同时又吸收和鉴戒了发达国家的部分制度和理念,两者的冲突与中国社会当时的需要纠结在一起,造成中国发展方式和理念投射在财政改革方面呈现出复杂性。
  当前,我国面临市场化、城市化、信息化以及全球化的多重转型,对财政功能的发挥提出了更复杂和更高的要求。财政事关治国安邦、强国富民。财 政不但连接着政治与经济两大社会领域,同时也是国家政权活动的重要关键(王军,2006)。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财政称为“庶政之母”。公共财政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主体与财政经济社会需要的适应性程度,决定了财政效能的发挥程度。建设公共财政为契机推动社会主义***与法制建设,需要深化对财政主体的理论研究。
  (二)中国财政改革的实践,需要加强对财政主体的应用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改革成绩斐然。为适应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要求,我国开展了税制改革、分税制改革、支出改革、预算治理改革,实施的财政政策也取得巨大成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还应该看到,我国财政运作中特别夸大政府的权威地位和财政的生产性,相对忽视对政府权力的制度约束,夸大纳税人义务而对公民的权利保护不足。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进展,财政新老题目表现得相对突出,因而继续深化财政改革的任务仍十分繁重。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我国的财政改革,较多从经济角度出发,比较重视技术环节的改革,对财政主体的权力结构调整及权力应用的程序性改革相对滞后。
  要推动财政改革继续深进,需要从财政主体着眼,加强对政府权力结构及权力运用的程序改革的应用性理论研究。张馨(2008)提出,公共财政是人民群众决定、规范、约束和监视的财政。人民群众拥有财政活动的直接决定权,是将财政改革进程直接置于市场的约束和控制之下,确保形成的是真正的公共财政制度的根本条件。如纳税人的权利保障体系、公民对预算活动的参与、开征财政收进及预算支出安排权在立法、行政、***分的分工制衡等,都是与财政主体紧密相关、对当前财政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需要在理论应用研究上有新的突破。
  (三)对财政主体行为方式的研究,为中国财政学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西方财政学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抉择论产生后,从财政主体的重心变化,可以看出其有逐步向公民理财学过渡的趋势。而这些涉及财政主体在财政运行中变化的理论成果,多是在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融合拓展研究中取得的。“财政学是界于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一门学科”(Dalton,1922)。社会抉择论发展中,威克塞尔、林达尔开始重视财政决策的政治程序题目,后来布坎南对***代议制下的财政决策结构与程序进行了深进研究。从财政主体的演进来看,进进现代社会后,公民参与财政活动的人数在增加,程度在加深,方式在增多。我国财政研究更多地从经济角度论财政,在实例研究和实际工作中“有财无政”,对结合中国的政治传统和政治现实认清财政题目,以及消化应用西方财政理论相当不利。
  叶振鹏以为:“国家预算既属于经济基础,又从属于上层建筑。财政活动属于经济基础,财政制度、财政政策等属于上层建筑。”近年来,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财政同时具有经济和政治属性有更深切的熟悉。财政是一种国家的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既是一个经济范畴,也是一个政治范畴(陈共,2004)。我国财政学的发展,亟待加强政治学与经济学的融合与拓展。随着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政策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财政学与政治学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两者出现日益融合的趋势。两大学科不仅在传统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方面有很大的交叉融合性,而且研究方法方面也有互相鉴戒的趋势。但目前我国两大学科之间的融合度、关联度远远没有财政与政治本身的关系密切。从财政主体角度人手,立足于我国的现实,运用新政治经济学、制度经济学方法加强对财政主体行为方式的研究,为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赢得难得的历史机遇。
上一篇:当前非税治理中存在的题目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