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视角下扩大就业的财政政策选择(3)
2016-08-12 01:03
导读: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是最能吸引劳动就业的产业。就等量的资本投进来看,每投资100万元,轻产业创造700个就业岗位,重产业能创造400个就业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第三产业是最能吸引劳动就业的产业。就等量的资本投进来看,每投资100万元,轻产业创造700个就业岗位,重产业能创造400个就业岗位,而第三产业能创造1000个就业岗位。所以政府通过制度建设和财政政策,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步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的比重与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通过财政政策支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加快零售业、餐饮业、生活服务业等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也要加快发展信息产业、咨询业、文化服务业,非正规教育服务业、体育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在保证质量和竞争力进步的条件下,促使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地增强。
要加大对国家鼓励的生产性服务业、农村服务业等薄弱环节以及与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有关的服务业的税收支持力度。要研究制定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要进一步扩大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营业税政策和鼓励技术先进性服务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试点范围;对生产性服务企业自营出口产品按现行政策实行出口退税;对服务业企业购置符合国家鼓励项目规定的高技术设备,按现行进口税收政策执行。为落实新税法中规定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认定范围,一些重点鼓励的“高新技术领域服务业企业”,可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
2.进一步深化税制改革,促进中小企业、个体经济的发展,扩大就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迅猛发展。占有关统计,到2006年底,在全国各级工商部分注册的中小企业创造全国GDP的60%,吸收75%以上的城镇就业人口。中小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气力,特别是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现行税制和税收政策存在一些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因此,要积极稳妥地推进税制改革。除企业所得税外,加快同一其他内外资企业的税收政策,积极推进增值税转型的改革,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要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改进税收征管制度,完善征管措施,着力进步税务职员的纳税服务意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纳税服务环境。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五)财政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力度
我国社会保障的财政转移支付占GDP的比重相对国外较低,有时财政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甚至被人挪用,所以政府应加大社会保障支出的力度,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和监管,促进社会保障物质基础的质和量的进步。通过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公道确定保障标准、保障制度。财政支持也应由单纯保障基本生活向促进再就业转变。
参考文献:
1.李春晖.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中国财政,2008
2.王立奎.浅析再就业的难点与对策.中国就业,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