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力资本观的企业财务创新(2)
2017-06-23 01:01
导读:3.客户资本(customer capital)。指企业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故又称市场资产(market assets),包括品牌、客户和客户的信赖、长期客户、销售渠道、特
3.客户资本(customer capital)。指企业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的无形资产,故又称市场资产(market assets),包括品牌、客户和客户的信赖、长期客户、销售渠道、特许经营权或合作联盟关系、长期销售合约等。客户资本思想的实质是企业把客户和客户关系视为自己重要的资产,并通过这一资产的运作和经营,实现客户资本的增值。
在智力资本的三个组成部分中,人力资本是核心,是企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重要基础;结构资本是激励人力资本发挥知识的增值作用提供的环境支持;客户资本是人力资本及结构资本发挥作用的主要条件。智力资本并非互不关联的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的总和,而是三者的有机结合。正是通过三者的相互作用、共同整合,智力资本才得以推动企业发展、获得竞争优势。
二、智力资本观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作为对传统资本观念的创新,智力资本观扩展了资本范围,确立了智力在企业中的资本地位。智力资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未来利润和现金流量的主要决定因素,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财务内容的拓展。资本通常被理解为财务的起点和对象,财务学的核心是“研究资本的生产力问题”。工业经济时代的战略性资本是物质资本,因此形成于这个时代的财务学也是研究物质资本的财务学,其内容主要包括物质资本的筹集、投入、回收与分配以及实物资产的日常管理等,核心问题是解决物质资本的合理筹集与配置。很显然,这种以物质资本为核心的财务学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学的内容必须进行调整与拓展,即把智力资本纳入企业财务的对象,对智力资本的筹措、分配、运营及效率评价等加以研究。这既要求企业把智力资本的运作当成理财工作的内生性要素来看待,又需要企业把培育和发展智力资本作为重要的理财战略。智力资本成为企业财务的对象后,也必然引起企业财务内容的扩展,对传统的筹资、投资、盈利分配等财务活动赋予新的内涵。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财务计价的挑战。现行资本计量理论强调物质资本及其提供者的权益,对无形资产提供者的权益只承认专利、技术等成果转化部分,而对大部分的智力资本不予承认。现实的资本计量之所以强调物质资本,缘于目前世界各国推行的“物质资本至上”的企业产权制度。在这种产权制度下,由于物质资本所有者是企业风险的真正承担者,因此,根据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应该拥有企业所有权这一产权配置的最优原则,企业所有权(包括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理应被物质资本所有者所拥有(张维迎,1996),企业的各项活动也理应为物质资本所有者所服务。企业财务、会计自然也为物质资本所有者服务。我国会计准则就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确认条件之一是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很多智力资本由于不能被企业完全拥有或控制,其价值也不能以货币可靠计量,因而既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不符合会计确认标准的要求,从而难以确认入账,也就无法纳入资产负债表予以反映,这显然有悖于智力资本观。可见,智力资本的形成与发展对传统的财务计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基于智力资本观的企业财务创新
传统的企业财务受到智力资本观的极大冲击,呈现出种种不适应性。因此,我们必须改进企业的传统财务体系,进行财务创新以适应智力资本的要求。
1.财务目标的创新。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生产要素的变革,财务目标也需要重组。知识经济的到来,扩展了企业资本范围,改变了企业的资本结构,物质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下降,而智力资本的地位将相对上升。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理人、员工、顾客等的契约集合体,随着资本结构的变化,决定了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仅属于物质资本的拥有者股东,而应归属于其“相关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有不同的财务利益要求,企业理财要兼顾和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美国IBM公司把其目标定为“为员工利益、为顾客利益、为股东利益”共同服务,足以证明现实经济生活中已实现了从“股东至上逻辑”向“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的转变。因此,确定企业财务目标,既要考虑出资人的利益,又要兼顾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