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力资本观的企业财务创新(3)
2017-06-23 01:01
导读:2.财务活动的创新 (1)筹资活动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资金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筹智”代替“筹资”是一种必然趋势
2.财务活动的创新
(1)筹资活动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资金成为最主要的生产要素。随着社会形态的变化,“筹智”代替“筹资”是一种必然趋势。“筹智”是指智力资本的筹集,也是一个融智的过程。一个企业拥有了大量的智力资本,就拥有发展生产的主动权,可以为企业创造大量财富。智力资本的拥有量成为决定企业市场竞争成败的关键要素。企业财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智力资本的筹集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多地吸收外部智力资本,以改善企业的软资源环境与结构。智力资本的筹集将成为未来企业财务的重要环节,高水平的智力管理将使得企业获得更多的超额价值。
(2)投资活动的创新。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所需要的投资、员工、技术、市场等,均以员工的知识、能力为基础,由此决定了“投智”的重要性。“投智”就是智力资本的运用过程,主要体现在企业越来越注重无形资产的投资。企业投资重点将由有形资产转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丰实程度和质量高低关系到企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是否能够获胜,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投资应从长远利益、全局利益出发,以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智力资本积累,提高智力资本质量,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及持续发展动力为投资效益评价标准。企业财务应帮助企业充分利用其智力资本,发掘智力资本的潜在收益能力,使智力资本通过不断创新,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
(3)盈利分配的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转变为以知识为中心,知识统帅资本、股东、职工各相关利益者,共同拥有企业。由于劳动者掌握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向企业投入的是智力资本,企业的拥有者发生了变化,所以盈利的分配模式必将发生变革。利润分配应改变过去的“按资”分配的方式,转为向企业投入物质资本和智力资本的各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按各所有者为企业带来财富的大小比例进行分配,按贡献大小并结合各相关利益主体所承担风险的大小来进行分配。因此,“按智”分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这种分配模式比“按资”分配更符合实际。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财务分析的创新。企业财务管理已建立了一整套成熟的财务分析体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分析体系所起的作用将越来越弱。因此,有必要改进现有的财务分析体系,增加衡量智力资本价值的指标。
(1)偿债能力分析。除了进行传统的偿债能力分析外,可考虑设置反映智力资本创新能力的指标。该指标越大,则说明企业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越强,意味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大,企业所欠债务被偿还的可能性就越大;否则,企业持续经营时间将不会很长,其所欠债务未来被偿还的可能性就越小。其计算公式为:
创新能力=创新总额/智力资本总额×100%
式中,创新总额是指由于智力资本所创造的新价值,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出售和转让知识产权收入等。
(2)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应新设智力资本周转率指标,用于分析企业智力资本利用效率。该指标越高,说明智力资本的利用率越高,周转能力越强。反之,则说明企业的智力资本利用率较低,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其计算公式为:
智力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智力资本的净值×100%
(3)获利能力分析。企业应新设智力资本报酬率指标,用来衡量企业利用智力资本获取利润的能力。企业智力资本所创造的价值完全反映在企业的利润表中,无论智力资本如何或从哪个方面所产生的效益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利润上,所以,智力资本所产生的价值可以用以下的指标来衡量:
智力资本收益率r =R/Z-r0
其中:R ——企业毛利(息税前利润)
Z ——企业总资产
r0 ——市场或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或评价用的资产利润率的目标值
4.财务信息披露的创新。智力资本观下,企业的财务信息不仅应包括传统的财务资本信息,而且也应包括智力资本信息。由于智力资本信息是企业外部各类利益相关者共同关心的企业核心信息,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智力资本信息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