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海省国税税收信息化建设的题目研究(2)
2017-08-06 01:06
导读: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高,固然近几年基层税务系统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优化职员素质结构,使得税务系统职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
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高,固然近几年基层税务系统大力开展计算机知识培训,优化职员素质结构,使得税务系统职员的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进步,但精通
计算机应用技术又精通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所以税务部分职员素质的老龄化、人才断层题目已不容回避,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已成为青海省国税信息化建设工作确当务之急。
2.信息不能共享,数据无法集中
根据青海省“点多线长”的特殊情况,目前尚不能建立数据信息的高度集中、充分共享的征收体系,从而造成部分信息割据。致使采集的信息可靠性不强,对数据采集只注重数目,忽略了对数据的质量分析。尤其是数据集中在省局后,对数据处理、监控不够,分析能力不强,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数据处理分析模型,导致业务和技术“两张皮”。集中征收度低,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影响信息共享与传递更不利于上级对下级实施有效监视。征收单位多,信息采集点和流转环节必然多,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被反复筛选和过滤,上级单位很难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3.只注重工程建设,忽视了数据治理
青海国税固然已经建立了门户网站,但忽略了对网站的应用和维护治理。内部网站上的有些信息数据严重滞后,而且对于进进计算机的业务数据不能保证百分之百的正确性,甚至存在人为修改基础数据的现象。说明对数据应用的重要性熟悉不到位,没有熟悉到数据是一种具有极高利用价值的资源,从而导致综合征管软件运行中产生大量“垃圾数据”。真正的信息化不是对传统工作流程的简单模仿,更不是对手工劳动的简单替换,而是要将辖区内所有的业务工作变成共享数据,并自动地通过数据提示工作状态和出现的题目。客观地说,青海省的税收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要想在短期内达到高度智能化也不现实,但实现数据化的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应该从基础抓起。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4.只注重软件开发,却忽视了系统整合
在税收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至今仍然没有同一规范的应用系统平台,导致信息不能共享和有效利用。从金税工程建设方面讲,信息化的同一性就没有解决好。现在税务系统应用的软件比较多,如评税、退税、发票比对等,这些软件经过多年使用升级已经比较完善,但金税工程没有解决与其他税收征管软件的接口,尤其是从2004年我省推广应用CTAIS系统后,各征管应用软件自成一体,相互分离,软件之间数据结构不一致,兼容性差等,忽视了系统整合,没有实现信息化期看的治理信息同一。这样既增加了工作量,又不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使用。另外与其他部分的信息联网、数据共享滞后信息库还局限于税务系统内部,未能与工商、银行、审计、海关等相关部分实现信息联网,网络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加快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1.牢固树立税收信息化治理的思想理念
没有先进的治理理念,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产生巨大的效益。青海国税部分一定要转变观念,要从引进现代信息技术进手,全面树立税收信息化治理的思维理念和创新意识,用信息化的观点熟悉税收工作的全过程。充分了解信息化建设是进步征管质量和效率,降低征收本钱,进一步进步决策水平,加强内外部监视的最有效手段。在推进税收治理信息化的过程中,紧密联系青海地区的实际,结合当地税收业务,牢固树立应用第一的思想,坚持系统化整体推进的方针,科学的制定税收治理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 2.全方位创新现行税收治理体制
首先,要规范税收征管业务流程。业务需求的同一规范是税收治理信息化建设的条件,税收业务和工作规程必须按照信息技术的要求进行重组和优化,建立符合信息技术要求的,同一规范的业务规程、流程以及表证单书,要留意各个岗位工作的有机衔接,以确保税收治理信息系统的科学,规范,同一和高效。其次,要建立科学严密的岗位责任制。按专业化治理的思路设立明晰的岗位职责,要对税务部分的各岗位职责进行再划分,对治理权限进行重新调整,完善治理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税收征管重人,财,物的最佳配置,才能从机制上解决“疏于治理,当化责任”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