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公共财政监督体制建立与实施

2017-08-13 01:35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市场化程度对我国公共财政监督体制建立与实施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 要:建立公共财政
摘 要:建立公共财政监督体制实际上是对传统财政监督体制的替代和创新,因此,公共财政监督体制的建立和实施必然受到市场体制、法制及民主化等约束条件的制约,而这些条件都与市场化的程度息息相关。由于现阶段市场化改革还远远未到位,导致市场化程度很低,直接财政监督体制的模式选择、公共财政监督的、财政监督的结果和效率等,这就决定了公共财政监督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及作用的发挥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关键词:公共财政;监督体制;约束条件;市场化程度
  近年来,随着刮起的“审计风暴”,财政资金的挪用、贪污以及使用的低效率,引起了全的高度关注,公众由于意识到财政资金是自己交给政府的“纳税钱”而增强了对财政资金的监督理念,这本是一桩极好的事,但是无论学术界还是实际部门乃至公众,声讨之中存在着一种“误区”,似乎其罪过都来自于财政部门或政府,固然财政部门或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监督不够或不到位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谴责某一部门或政府并未涉足的根源。我们要问,为什么政府和财政部门对财政资金监督不能到位?为什么预算法出台10余年仍有法不依?为什么公众对财政资金使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一切已远远超出财政自身的范围,问题的最终根源需要从制度或体制中去寻找,更具体地说,这一切问题都来自于既定制度和体制环境下塑造和诱导着每一个人乃至政府官员的行为和思维。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在致力于体制的变革,但体制与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体制转轨期更是新旧体制矛盾与问题交锋甚至是博弈的过程,这也是公共财政监督体制的建立和实施为何如此艰难的深层次原因。况且,对财政部门或政府的谴责本身也未逃脱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大政府主导型模式以及所引伸出的财政监督应由政府自我监督为主、财政部门内部监督为主模式的思维,这反过来又验证了本文的观点,我国公共财政监督体制建立和实施的难点在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又是我国市场化改革不到位的结果。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一、公共财政监督体制建立和实施的约束条件
  从制度经济学原理看,任何一种制度的变迁和创新是一种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作为一种“公共物品”,制度同其他物品一样,其替代、转换与交易活动也都存在着种种技术的和社会的约束条件,其约束条件就是制度的边际替代成本(卢现祥,2003)。建立公共财政监督体制实际上是对传统财政监督体制的替代和创新,即公共财政监督体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条件下,包括立法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审计部门监督、财政部门监督、社会监督等分工协作、职责明确,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内外监督相结合,监督方式多样化,保障机制健全的财政监督体系,把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财政资金运行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综合化的监督。其中,监督、公众监督和人大监督等外部监督是该制度的主体。因此,公共财政监督体制的建立和实施有着严格的约束条件。
  1.成熟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公共财政监督体制建立和实施的经济制度条件。首先,经济市场化是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从我国来讲,就意味着从过去由政府配置全部资源转变为由市场与政府共同来配置资源,并以市场配置资源为基础。从我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来看,经济市场化的过程就是政府逐步“让位”于市场的过程,退出市场能发挥作用的领域,以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如何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职能界限,如何做到政府还权于市场,让市场充分发挥作用,不会“越位”,同时又要做好政府应该做的事,即不“缺位”,这就需建立公共财政监督体系和保障机制。其次,经济市场化要求财政的公共性,使财政成为社会公众约束政府活动、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性直接手段。再次,经济市场化要求政府由高度集权向分权体制转化,市场化改革的分权性质,使得地方政府、部门和单位的自主权大大增强,仅仅依靠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和上级的行政权威进行财政监督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财政的外部监督正在逐步形成,各级政府的自我监督活动日益被置于社会公众和法律的约束与规范下,随心所欲的程度正逐步减弱。如果中央还需监督数以万计的科层组织的活动,显然是不现实的。为此,应当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提高财政法治化程度,通过宪法和财政法律,来约束与规范各级政府的自我监督活动。同时,由于分税分级的财政体制逐步形成,各级财政活动的约束和监督将更多地由本级的人代会来进行,各级财政受到上级财政的监督将会有所减弱(张馨,2003)。最后,市场经济是追求效率的经济,经济市场化要求公共财政的效率化,以此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监督不仅要有财政绩效监督的内容和机制,而且财政监督自身也要讲求效率,即做到财政监督成本的最小化,这就要求公共财政监督不论制度的设计还是具体的监督管理都须讲求、合理、规范。因此,有市场经济才有公共财政,才有公共财政监督。成熟与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建立和实施公共财政监督体制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监督作用的制度约束条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成熟、不完善,都会减弱公共财政监督的作用。
上一篇:强化预算监督职能是财政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