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预算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
2017-08-13 05:33
导读:第四,建立绩效控制机制。在我国部门预算实践中,信息不对称常常使决策部门不得不依赖支出部门提供的信息,因而导致支出部门产生向决策者提供或认
第四,建立绩效控制机制。在我国部门预算实践中,信息不对称常常使决策部门不得不依赖支出部门提供的信息,因而导致支出部门产生向决策者提供或认为制造对本部门有利的信息,提高其获得更多资源的概率。这种信息障碍是导致预算结果经常背离政策初衷的主要原因。为此,应该改变现有控制模式,采用绩效控制模式:(1)在已经建立部门预算监督机制的环境下,将具体的管理责任与权力下放到部门层次,并赋予支出部门或部门负责人在部门内部进行资源再分配的自主权。部门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适宜的方式运作本部门的财政资源,从而有助于削弱支出部门“花掉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的动机。(2)建立对部门的产出绩效(投入成本、产出结果的数量和质量)指标评价体系。即部门必须对预算绩效负责,经年度审计,对达不到指标要求而又没有客观理由的部门实施整改,或罢官免职,或削减下年经费,或精简人员。在绩效控制模式下,较低层的支出管理者可以被赋予更多的使用运行成本的自由,强调对产出、成本进行计量和绩效审计、评价,提高支出机构的公共服务效率。要实施这种理想的预算控制模式,必须相应建立服从于政府预算管理规则的部门管理制度,包括适宜的政府预算科目、人事、公共产品采购和国库资金支付制度等,财政部门(或其他层次较高的预算决策机构)则可集中精力对各部门的遵章守纪情况进行审查,实施财政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