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理财过程中预算假设理论选择
2017-08-13 04:24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论公共理财过程中预算假设理论选择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公共理
摘要:公共理财实践要求政府在当前服务预算、固定最高限额预算和“无限制”预算三种预算假设中做出选择。不同层次的预算管理目标模式和编制技术构成了选择预算假设时的契入点和支撑点。在控制总投入的管理模式下,其所遵循的预算假设是满足当前服务预算或最高限额预算,此时必然采用传统渐进式的编制方法;控制产出和结果的管理模式则要求遵循“无限制”预算假设,理性预算的编制技术方法得以。 关键词:预算假设;绩效预算;预算目标;预算编制技术 编制政府预算是各国政府公共决策过程中的核心阶段,公共部门基于对未来预算年度不同的假设提出预算请求,如有的部门可能根据业务量的需要申请资源,有的根据其认为可以获得的资金做出申请,有的可能是使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组合。结果是预算申请基于不同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部门预算数额之间差距悬殊,而要求预算
办公室或财政部门做出不同的反应。很显然,这样做不仅有悖于政府理财的性和公平性,还人为增加了预算编制的复杂性和难度,为了避免各职能部门在预算假设上的分散性,编制预算之前政府制定统一的规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三种政府预算假设理论概述及评价 理论上有三种不同的预算假设:一是当前服务预算。其基本思路是假设既定项目不发生任何变化,部门现时的预算被用作新预算的基础,任何增加预算的申请都仅仅是为了满足其增加的运行成本,如在人员、原材料供给等方面成本的变化。换句话说,政府承诺继续现在的所有项目,履行或有义务。运用这种预算假设时,预算编制可以看作是在以往的基数之上添加或者去掉一个增量,财政部门重点论证的是增量的合理性。二是固定最高限额预算,也被称为现时服务承诺的一种替代方法。在这一假设体系中,首先在整个政府范围内设置资金限制,然后把这一限制分解到部、局和其他子单位,自上至下规定每个预算部门使用的资源限额,本部门的一切支出被固定在此框架中。其优点是获得的预算申请汇总起来不会超过预期的最高限额,有利于财政部门从总体上控制资源,缺陷是资金在部门之间可能分配不均。三是“无限制”的预算或“蓝天”预算[1].假如各部门能够获得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其需要,这时其预算申请又将如何?这种假设对预算申请设计了几种“倘使…将会怎样”的方法,例如,如果可以提供更多的资金将会如何或者在某特殊领域的项目改善了又怎么办?这一假设并不等同于缺乏预算指导,其目的在于促使各预算单位将其潜在的需求信息全部显现出来并排序,财政部门可以充分比较和论证,统筹考虑。 以上三种预算假设在不同体制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不同的阶段各有侧重。建立在前两种假设基础上的预算编制既可以避免增加预算赤字,又可以缩小财政部门与各预算单位之间讨价还价的余地,从而减少交易成本,因而在稳定、财源稳固的时期较适用。事实上,最高限额预算假设其限额的制定和分解依据并不能完全脱离预算单位以往的基数,而往往是以满足现时服务为前提的。但其缺陷在于:预算管理部门本身对于项目的变化不能提供实质性建议,由于缺乏资源分配的详细信息,表面看来似乎在预算决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如可以掌控预算限额的分配和审议预算增量,但实质上正是由于缺乏必要和详尽的项目信息,最终大多形成以部门申请意见为意见的局面,在整个预算决策过程中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第三种预算假设则鼓励预算单位暂时不考虑公共资金方面的制约,通过论证实施某一项目的必要性,充分表达其在公共支出领域的偏好,极大地增强了预算信息的公开透明性。对于决策部门来说,可以作为更加满意的资金水平上的讨论基础,当然如果缺乏科学的预算管理方法,则有可能会超过决策者的经济和能力而不能实施。
二、政府管理目标层次———选择预算假设的契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