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筹划:企业决策的前提(3)
2017-08-13 06:46
导读:其次,税务筹划具有行政性。税务筹划不同于一般的财务管理行为,它是纳税人对纳税的筹划行为,其行为不但要符合企业的要求,还必须取得收税人的许
其次,税务筹划具有行政性。税务筹划不同于一般的财务管理行为,它是纳税人对纳税的筹划行为,其行为不但要符合企业的要求,还必须取得收税人的许可和认可。这种许可体现的就是筹划的不违法性,收税人的认可体现的是政府的行政意图。政府为了达到行政意图往往制定一些奖惩措施,这些措施能给企业带来直接或间接损益。例如,盲目的逆法避税筹划可能会降低企业的政府信誉度。如此,小可使税务部门对企业频繁取证,给企业带来有形的工作成本;大则可能促使政府采取行政控制(如,银行信用贷款等),这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无形损失。
最后,税务筹划具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包括一维整体、二维整体和三维整体。一维整体是指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整体,即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都是税务筹划的范围,例如:生产、经营、销售、投资、设立、人员配备等等。二维整体是指要立足于企业环境的整体。企业是市场和社会的一个单位,其税务筹划行为即受所处环境的制约又影响所处环境的其他单位。三维整体是指要立足于企业的存续时间上。上,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追求利益的长期性,这符合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一般准则。因此,可持续性和长期性的时间整体观,是税务筹划的重要原则。
2、税务筹划的财务原理
税务筹划符合财务资本的特性,既存在成本又可形成收益。其成本包括筹划过程的直接成本,筹划内容的机会成本和筹划目标的隐性成本。直接成本是指筹划工作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组织协调、机械耗材等直接反映现金支出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筹划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种筹划方案的目标价值。机会成本的大小体现税务筹划的风险与收益关系。税务筹划的目标和内容要对税务机关及利益关联方产生影响,隐性成本就是这种影响对企业的反作用而产生的价值。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其收益包括显性收益和隐性收益。对于纳税人而言,税收的无偿性决定了其税款的支出是企业资金的净流出,没有直接与之配比的收入项目。因此,节约税收支付等于直接增加企业的净收益,也就是显性收益。隐性收益相对于隐性成本。经以上对税务筹划行政性和整体性的分析,隐性收益对企业价值最大化有明显的影响。但,隐性收益向显性收益的转化是模糊的、长期的过程。
低成本高收益是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是税务筹划的目标。但高收益必然存在高风险,这也是财务管理不变的定律。因此,要做出最优的筹划决策风险评价是必不可少的。
3、税务筹划的风险评价
税务筹划基于多种原因具有对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理财活动管理风险目的是要识别、衡量、选择和获取增加企业价值的机会。努力做到收益相同的情况下风险最小化,或在风险相同的情况下收益最大化是进行风险评价的目标要求。税务筹划的风险体现在自有成本的形成和预期收益的评定上,两项的差额是筹划目标,这种差额即包括显性又包括隐性。其风险性在于反映这种差额的形成过程。因此税务筹划的风险包括外在风险和自有风险。
税务筹划是对一种长期行为的统筹和规划,因此要面临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变化的风险,即外在风险。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必然会出现很多新的经济和社会状况,随之而来,便是与这种新情况相适应的行政政策。,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阶段,法律法规、行政政策等不具有长期的确定性。作为纳税人应立足于筹划行为的整体性,准确定位纳税实体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纳税人积极分析我国经济现状,准确把握相关政策可以降低筹划的外在风险。
税务筹划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相应也具有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即自有风险。自有风险体现在成本收益关系及处理这种关系的财务手段上。用一简单实例说明该风险,比如某企业利用转让定价法进行合理避税筹划。在行为前如果对税收法规认识不清,就可能转入关联交易的范畴,不能起到避税的效果,徒劳无功。具体操作时如果做过了,就有可能被税务部门怀疑或认定为偷逃税,这必将给企业带来一定成本,得不偿失。在行为发生后,如果结果达不到预期要求,这将会使企业处于两难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