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刺激景气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向(2)
2017-08-17 01:06
导读:二、刺激景气的思路 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扩大内需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性政策。如何启动内需,需要采取多管齐下、
二、刺激景气的思路 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扩大内需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性政策。如何启动内需,需要采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措施。治本的办法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结构调整政策相结合,政策上的外部刺激和培育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相结合,宏观上对民间投资的启动和微观机制的塑造相结合。改革和制度创新仍是第一动力。要不断深化住房、医疗、教育、
社会保障和企业制度改革,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宏观调控体制和政策体系。目前刺激投资和消费可选择的政策取向应该是: 1.适时开征利息税。这不仅可以增加几百个亿的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农业和城镇低收入家庭,而且可以发挥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合点的作用,刺激投资和消费,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分配不公和弥补当前个人所得税的缺陷,其作用要大于降息。难点在于,政府压力较大,需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消费也是爱国的理念,必须舆论先行,取得理解。如果今年6月10日的大幅度降息仍然起不到明显的刺激作用, 可考虑果断开征利息税。 2.一般来讲,所有的增税措施都会对纳税人产生收入减少的政策效果,会抑制投资和消费。因而,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则要十分慎重。在市场体制条件下,这两个税种迟早是要开征的,但开征可能适得其反,有可能促使居民为了给后代留下足够多的遗产,进一步减少即期消费,增加储蓄。同时也万不可将利息税和遗产税、赠与税同时出台。 3.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实行利率市场化。通过理顺利率体系,可以缓解中小融资难和银行经营难的。 4.改革对商业银行的考核指标,变不良资产考核为利润考核,促使银行经营由目前的侧重安全性做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同时,作为促进商业银行增加信贷的配套措施,可以考虑再下调准备金存款利率。 5.支持中小企业的新政策。一是建议将推进小城镇建设政策和发展第三产业政策统筹规划;二是建议利用去年8 月份停办财政信用后财政收回的资金和部分银行资金,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三是实施投资减免税的政策。 6.迅速扭转通货紧缩,同时防止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危害绝不亚于通货膨胀,而且比通货膨胀更难治理。当前必须迅速采取得力措施制止物价的持续下跌。不然,民间投资信心将丧失殆尽,还会有更多的企业破产倒闭,失业增加,局面将不可收拾。反思去年开始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其作用虽然有所显现,但并不十分理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财政投资的直接带动能力毕竟有限,其贴息的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利用和发挥;二是没有基础货币的扩张相配合,财政的单方面扩张可能因“挤出效应”而没有多大的放大作用。为此,建议由政策性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专项用于支持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大城市地铁建设、环境保护、电网改造、农田水利建设和扶植出口等。以期物价保持一个适当水平。政策性银行向央行借款可以不还,以当年的货币发行平衡了事。但是,一旦物价涨幅达到3%时,则要迅速制定预案, 当达到5%时, 就要由财政用其收入或采取发债的方式向政策性银行注资,再由政策性银行偿还央行借款,以减少货币发行,抑制物价。这并不违背《财政法》和《央行法》,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出财政政策的稳定器作用。 7.住房改革应卖与租并行。只卖不租恐怕不现实。对于买得起的,国家就卖;对于买不起的,就仍用租的办法。问题的关键,一是要提高房租,并且至少提高到成本水平,变暗补为明补,让买房的也感觉不吃亏;二是坚决把过高的房价降下来。否则,房改必然受阻。同时,房改面要足够宽,避免有的改有的不改,要制造一个公平的房改环境,迅速把陷于停顿的房改推动起来。 8.消费是收入的函数,收入是消费的主要解释变量。目前通过增加工资收入刺激消费有其现实意义。一是增加工资必须与房改、医疗改革等有效结合起来,要保证使工资新增加部分用于即期消费,而不是增加储蓄;二是工资增加额不能太少,对于某些地方财政有困难不能兑现新增工资的,可以通过财政转帐的方式,直接冲抵购房交款或计入养老帐户。 9.早日实现国有股和法人股的上市流通。这不仅对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搞好国有经济有积极意义,而且也是增强经济活力,吸引民间投资的有效方式之一。国有资产不上市、不流通,资产重组就不可能。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内需不振和通货紧缩的情况下,不论股市多么低迷,政府也不能托市。因为托市后的股市繁荣,有可能使物质生产部门和商品流通部门的资金流出,在某些局部产生通货紧缩效应,损害实物经济的增长,并蕴藏着风险。 10.为缓解内需压力,还必须积极刺激扩大出口。 在实现出口产品零税率问题上,与其分步实施,不如一步到位。实行零税率,表面看可能减少财政收入,实际上可能在经济规模扩大后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 11.面对房改、医改、教改和养老等方面的改革, 在具体实施方案不明确的情况下,对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我国人民来说,其理性选择是尽可能多储蓄,以提高自我保障系数。为引导增加投资和消费,需制造两个预期:通胀预期和收入增加预期。制造通胀预期最简单的是酌情调整汇率,人民币贬值;制造收入增加预期可公布一个收入增加计划。同时,持续高强度的、适当的舆论宣传配合也很重要,着力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