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绩效预算的相关建设和分析(2)
2017-08-17 01:28
导读:三、实施绩效预算、强化预算管理的思考 我国要建立高效运作的公共部门,加强财政的化、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绩效预算,强化预算管理是必然趋
三、实施绩效预算、强化预算管理的思考 我国要建立高效运作的公共部门,加强财政的化、法治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绩效预算,强化预算管理是必然趋势。针对现存的不利因素,相关方面必须加快配套建设。 (一)强调预算编制的前瞻性和宏观把握性。 各预算编制部门要在全面形势的基础上,服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的转变,把握本部门的战略发展方向,根据
工作计划,合理地预测并规划预算收支规模和结构,科学地编制预算,使财政预算的范围、结构和方向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和方向相适应。预算执行部门要配合国家宏观政策的实施,掌握原则性和灵活性,使预算与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机衔接,促进经济社会事业的长远发展。 (二)调整事权,相应配备财权。 首先,合理确定公共事务的范围,做好政府管理更有效率的事务,把市场处理更有效率的事务交给和私人,并按受益原则和适宜原则在各级政府部门间合理分权,把各项公共事务交给相对管理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受益最多的一级政府部门管理。其次,确保做事的部门掌握相应的财力,公正科学地分配财政资源,既保障各级公共部门的基本职能支出,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调整现行的预算制度。 考察国际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及时制定与国库收付集中制、政府采购制度和部门预算制度相应的会计账务处理办法,规范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行为。对预算会计和预算科目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革,科学合理地分类、细化财政支出,简化报表体系,明确各项指标要求,提高其科学性和透明度,使之能反映资金的用途。国家财政部准备在编制2006年政府预算时试用新的科目,表明在这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 (四)成立由有关专家组成的权威性的预算绩效评估综合管理机构。 该机构负责组织和监督各部门绩效指标的制定和绩效评估,对评估工作的范围、程序、权限及评估结果的运用做出具体规定,促使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估,接纳社会公众参与评估,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预算绩效评估机制。逐步建立预算绩效反馈体系,部门预算的执行效果要与本部门下年度预算挂钩,并联系相关责任人员的岗位评估,强化对预算执行主体的激励。 (五)加快财政体系建设。 努力提高立法工作的科学性,按程序研究制定和完善财政基本法律,抓紧修订已脱离现实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间的衔接与协调,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法律完备、结构严谨、内部协调、运行有效的财政法律体系,使预算部门能有法可依。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把预算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六)强化预算过程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