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中国公共财政(2)

2017-08-17 03:06
导读:二、确立中国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职能 中国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是: ——调整经济关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
  二、确立中国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和基本职能  中国公共财政的基本目标是:  ——调整经济关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居民的关系,形成公共财政的基本制度框架。  ——建立收入稳定增长的运行机制。中期目标是:财政收入占 GDP比重由的11.5%提高15 %;长期目标是:2010 年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提高到20%以上。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通过财政支出管理方式的改革,建立合理的支出结构,缓解收支矛盾,基本保证公共支出的资金需要,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浪费。  ——消灭财政赤字,实现财政收支稳定平衡。力争三到五年时间,将现有的财政赤字压缩50%,2010年以前基本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由于我国正处在由计划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政府承担着繁重的领导经济改革即经济体制创新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任。其中体制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从根本上规定了我国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是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发育和完善市场、培育市场体系、提高国有经济效益和促进经济增长的职能。  ——支持经济体制创新的职能。  ——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建立财政投融资管理体系。  ——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稳定经济和促进经济职能。  三、建立公共财政收入制度的构想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  (一)界定公共收入的范围。  我国公共收入范围主要包括:税收收入;规费罚没收入;出售、转让公产收入;基金收入;捐赠收入;公债收入。  (二)收入制度的创新。  具体内容包括一是实行税费改革;二是完善税制的改革;三是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  建立公共财政,必须建立一个能充分体现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税收制度。所得税有利于体现国民具有纳税义务,有利于调节收入,个人所得税一般实行超额累进制,有利于体现高收入阶层多纳税、低收入阶层少纳税的公平原则。随着各国保障制度的建设,保障税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税种,有利于政府承担的社会强制保险的实施。这一主体税种向直接税的转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完善税制的最终目标,是要逐步从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制度向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或流转税与所得税并重)的税收制度转变。  目前,在税法建设方面,还需加快各项税收法规的制定和出台,推进税法的规范化建设。尤其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体现国民待遇原则,也有利于促进市场的公平竞争,优化市场环境。  税费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彻底规范税收与收费的范围,理顺政府的收入行为。通过界定政府公共收入的范围来界定政府征税与收费的范围,对现有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进行清理和甄别,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不合法的收费;将大部分收费基金改为税收;将体现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的收费按市场经济原则转变经营性收费;对继续保留下来的各种规费,实行规范化管理。  建立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其目标是将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变现收入集中起来,并适当集中一部分国有资源收入,专门用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的结构调整、解困、再就业工程,以及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使之成为公共财政收入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建立中国公共财政支出制度的构想  (一)公共支出范围的界定。  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公共安全,即国防、公检法司、武装警察等;公共机构,即国家行政机关、外交等;公共服务,即、卫生、文化、、社保、社区服务等;公共工程,即环境保护、国土整治、公共设施等;公益企业,即水暖电气、公共、城市卫生、城市绿化等。  (二)公共支出的供给方式。  对“纯粹公共品”的供给,政府应全额负担,不能由社会和个人负担。因此,军队和政府机关兴办的公司、企业和多种经营等创收活动应推向社会,交给市场。这类公共支出主要有国防、外交、行政管理、公检法司、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等。  对“混合性公共品”中的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广播电影电视等公共支出,实行最低保障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类支出具有一定的市场化程度,政府不必全额承担其资金的供给,对其具有社会效益的方面由政府负担。如对教育,政府应保证最低供给。充分保证义务教育和负担其他政府公立学校的建设,对义务教育之外的其他各种教育,在充分市场化的基础上,依据财力给予一定的补助,尤其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在社会保障制度中,政府应随其覆盖范围财力的增加而逐步转向全民,并提供最低保障,其他部分应由社会、个人共同承担。对公共卫生、环境保护、广播电影电视支出,首先使其市场化,政府只为其提供正常运作所需的最低水平的资金供给,大部分资金应由这些部门按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向用户收费来解决。  对另一类具有“混合性公共品”性质的供水、供电、供暖、排污、机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以及公益企业,其公共支出供给方式应实行以市场为主、政府资助为辅的原则。对大中型项目,政府可采取一定的投融资手段参与建设;对某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社会效益较大的项目,政府还可以通过注入资本金参股的方式提供资助和支持;对完全由市场能解决的项目财政将不再安排资金。  (三)公共支出制度的创新。  在公共支出管理方面,为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将逐步推出零基预算、国有资产经营预算、社会保障预算、政府采购制以及国库单一帐户等项改革,强化预算外资金监督管理,切实解决财政收入两个比重降低以及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规范化运行的。  根据预算改革的方向与目标,设想用三至五年左右的时间对国家预算支出制度进行六大改革:(1)调整财政支出范围。(2)改革预算编制,推行零基预算,强化预算约束。(3 )建立规范化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4)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5)改革国库管理体制,实行国库单一帐户, 确保各项改革目标的实现。(6)全面推行财政管理手段现代化,实行“金财”工程。
上一篇: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下一篇:知识经济时代财税体制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