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中国财政改革:立足点、着眼点与着手点(5)

2017-08-18 06:50
导读:财政改革的着手点:调整支出结构与加强制度建设 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政府职能转变都是改革的目标,它们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过程。作为执行具体业务


 财政改革的着手点:调整支出结构与加强制度建设

  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与政府职能转变都是改革的目标,它们的实现需要有一个过程。作为执行具体业务职能的财政部门要尽力而为,改革的着手点要放在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通过制度建设加强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分配效益上。

  一、财政改革的着手点之一——调整支出结构

  广义的财政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支出管理的意义较之对收入管理更大。财政收入讲的是国家聚财,国家聚财之道在于聚财有度,聚财的“度”是由公共需要和私人需要之间的数量关系决定的,既不是越少越好,也不是越多越好。聚财要讲究公平、合理;要完善税制,公平税负;要依法征收,依法减免,降低税收成本。这里有财政的部分职能,但主要有专职的税务部门负责。财政收入具有客观性、不确定性即预测性;相比而言,财政支出更具有主观性和决策性。对财政部门来说,如何分配财政资金、如何有效地管理好财政资金更为重要。因为,“取之于民(纳税人)”的财政资金如果真的完全“用之于民”,则多取或少取一些并不很大,即对聚财“度”的掌握可以不必太过严格,稍有过度人们也能承受;但若财政资金不是完全用之于民,不是为满足公共需要,而是被某些人乱支滥用,造成浪费,甚至拿去用于私人目的,大肆挥霍,搞公款消费、贪污腐败,则定会导致纳税人和广大民众的不满,严重的还会引起反抗。所以财政资金的分配和管理更是重大问题。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分对、管严、用好财政资金,应该成为专司其职的国家财政部门改革的着手点。

  今年的财政工作要突出保证重点项目支出,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控制赤字规模。项怀诚部长具体概括为“三保三抓”:一要保大局,在保持国债投资力度下确保重大项目的投入,重点向、向结构调整、向生态环境建设倾斜;二要保保障、工资发放等重点支出需要,促进社会稳定;三是要保其他重点事业支出,支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四要抓收入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五要抓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六要抓整顿监督,规范财经秩序。这当中,三个“保”和第二个“抓”都是讲支出结构调整:“保”的是要增加或不减少支出,“抓”的则是降低政府施政成本,减少行政经费开支。由此看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配合政府职能的转换,及时合理地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重点支出的需要,压缩不必要、不合理的支出,正是财政改革和财政工作的着手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财政改革的着手点之二——加强制度建设

  财政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因为只有财政才能对国家行为构成硬性约束”,“财政改革的意义就是要为市场经济立宪。”(何帆,1998)财政机制的创新和运行有赖于制度作保证。已有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制度要严格遵守;成熟的改革成果要得到巩固,也要通过正当的程序,把它提升为、法规或规范性制度。

  国家管理也同经营一样,在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应该降低施政成本。市场经济要求的是“小政府,大社会”。“小政府”不仅人员要精干,费用还要低廉。政府机构改革不仅机构要撤并,人员要减少,行政经费支出也要降低,主要是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要逐步降低。有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不快,供养人员过多,再加上人均经费水平提高,行政经费支出增速过快、比重偏高。这一方面是人员编制控制不紧,另一方面是行政经费掌握不严。如果某级政府的行政经费总量、其占财政支出或收入的比重以及上级财政补助的限量从制度上严格规定,用费用控制来达到严格的人员控制,“小政府”和廉洁政府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参见唐虎梅:《国家行政经费与国家财政支出关系》)

  财政预算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政府收支计划的法律性文件,是财政工作的“宪法”。预算是上一财政年度支出结构调整的性成果,也是规范本年度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纲领性文件。因此,财政支出结构调整从预算编制开始,就要把《预算法》规定的“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落到实处,“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财政预算要实行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运行机制,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综合预算,对财政信息实行化、化管理。
上一篇:论公共财政运行新机制的建立 下一篇:设立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