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

2017-08-19 04:23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财政政策应实现由积极向稳健的转变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自1998年实施以来,为促进的
[摘 要]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自1998年实施以来,为促进的持续快速和的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带来一些诸如赤字率上升较快、财政风险加大等负面。当前应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适时地对它进行力度和方式的调整,逐步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  [关键词]财政政策;积极;稳健;转变  财政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常用的短期政策手段,应根据宏观经济的变化,适时地对它进行力度和方式的调整,以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最优化。当前应及时由积极的财政政策向稳健财政政策转变。  一、积极财政政策的调整势在必行  的积极财政政策启动源于1998年的亚洲危机,到已经是第7个年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南亚经济遭受重创,中国经济也同时遭遇强劲挑战。中国政府为维持经济的健康运行,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汇率政策承诺下,提出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主张,应对亚洲金融危机。  积极财政政策的提法在全球颇具创造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时任财政部部长的项怀诚解释说,国人可能不太适应扩张性的说法,换之以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法可能更适合中国的国情。这种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就是通过发行国债,支持国家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来拉动经济增长。其目的在于:在有效需求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由政府直接安排投资,把部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通过乘数效应促使经济回升,同时通过国债投资的扩张,引导、激活和启动民间投资,形成民间投资持续的增长机制。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当年就增发国债1000亿元,国债投资带动了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由此拉动GDP增长2.5个百分点。这为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推动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中国也成为当年亚洲地区惟一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国家。  为了继续保持经济的较快发展,从1999年至2001年,中国每年增发国债都在500亿元以上,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部大开发等跨世纪工程也得以启动。不仅如此,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平均每年增加就业岗位120万~160万个,截至2003年,6年间共增加就业700万~1000万人,为促进社会稳定也作出了重大贡献。  但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自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来,中国预算赤字一直处于较快的上升之中,从1997年底的1131亿元增至2003年底的3198亿元,增长近2倍。赤字率(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由1998年的1.2%迅速增至2002年的3%.这一数值达到了国际普遍认同的债务警戒线水平。如果再考虑到数额较大的隐性债务,财政的赤字率实际上还要高得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期间,仅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就达到9100亿元之巨,累积的财政风险愈益加大,其可持续性愈益令人关注。财政风险已然显现。目前凭证式国债发行出现“淡市”现象,表明扩张性财政政策日益接近极限,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排除爆发财政危机的可能性。  其实,只要财政政策能对社会总供需平衡和经济、社会结构优化有正面的刺激作用,就可以判断财政政策是有效的、有作为的。财政政策的作为应符合一定时期政府的宏观目标(包括经济、社会目标),不能背道而驰。几年来,通过增加国债投资带动全社会的投资,避免了通货紧缩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积极财政政策在扩大内需方面功不可没,但扩张性的发展方式往往导致投资过热,投资效率低。但2004年以来,投资出现了多年少有的高增长,2004年前两个月,投资实际增幅达到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超出中央及经济界人士的预料。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显然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与财政政策作为一种短期需求调节政策的作用相悖。当前政府在经济方面的目标不是防止速度下滑、拉动经济增长,而是预防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协调发展。面对新的目标和任务,如果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则会适得其反。应当说,已经实施多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已基本完成使命,财政政策的“转向”是顺势而为,恰逢其时。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也是为了使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总方向一致。于是,财政部部长金人庆于2004年5月27日在上海世界扶贫大会上作出了关于实施中性财政政策的表述。这是一个重大转折点,意味着中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将面临调整。2004年12月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局会议提出,“根据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明年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至此,实行7年之久的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要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转变。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助于防止经济大起大落,控制通货膨胀,保持中国经济继续持续平稳增长。这是财政政策适应客观经济形势要求作出的必然选择。
上一篇: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税收筹划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