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投融资机制研究
2017-08-19 05:47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西部经济发展中投融资机制研究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一、我国区域及投融资结构现状国民收入核算中,国民
一、我国区域及投融资结构现状
国民收入核算中,国民生产总值包括全个人消费支出、私人国内总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包括政府公共工程支出、产品与劳务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和净出口。由于居民消费和对外贸易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有限,民间投资和政府支出中的政府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以固定资产投资作为衡量全社会投资水平的统计标杆。
长江三角洲沪、苏、浙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合计为23 715亿元,占全国GDP的23.1%; 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为9 466亿元,其有固定资产投资4 473.88亿元、民间固定资产投资5 751.83亿元;沪、苏、浙民间投资所占比重分别为46.8%、63%、67%,GDP排名为第8、2、4名。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15个中心城市,构成了“外通大洋、内联腹地”的战略枢纽点,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六大都市群,而其中江浙民间资本贡献最大。
西北五省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代表,2002年GDP为5 466亿元,占全国GDP的 5.3%,仅及长江三角洲发达区域的1/4。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 839亿元,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其的3.3倍。其中国有投资为1 635.41亿元,长江三角洲是其的2.7倍;民间投资为390.66亿元,长江三角洲是其的14.7倍;陕、甘、青、宁、新GDP排名分别为第20、27、29、30、25名。西北五省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差距在民间投资基础薄弱。
以上验证了经济总量与全社会投资水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以及民间投资的重要性。发达区域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所占比重以及民间投资增长率均呈双高增长态势,增长动力来源于自体积累和创造,因此是内生性增长,增长趋势为可持续发展;欠发达地区民间投资大为落后,社会扩大再生产仍主要依赖政府投入,特别是中央政府转移支付和国债项目投入,其性质为外生增长,波动性较大,缺乏可持续性。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二、西部欠发达区域经济要发展,必须启动民间投资
1998年以来我国连续5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6 6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规模达3.28万亿元,创造
就业岗位750万个,每年拉动GDP增长1.5 ~ 2个百分点,确保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功不可没。积极财政政策是特殊时期采取的必要措施,受政府财力制约,不可能长时期大规模增发国债、扩大支出。考虑到国债余额和赤字增加隐含的财政风险、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以及财政投资的边际效益递减,从我国中长期来看,还是要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财政政策迟早要择机淡出。因此,启动民间投资以填补内需真空也就成为提升资源配置效率的必然选择。
三、民间投资是西部大开发以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数字,截止2003年6月30日全部机构(含外资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0.7万亿元,居民储蓄余额为9.8万亿元;金融机构存贷差额达4.8万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进一步向储蓄积聚,制约了消费需求的实现,并且融资格局中贷款形式的间接融资比重过高,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造成金融风险向银行集聚。因此今后要开拓多种投资渠道,分流部分储蓄。各级政府应积极为启动民间投资创造条件,广开投资渠道,激活中介组织,创新金融工具,振兴区域经济,从而实现共赢,发展奔小康。
四、借鉴国际上和发达地区经验,运用创新,启动西部民间投资
1.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或“准地方政府债券”性质的债券。地方政府债券也叫“市政债券”,后一称呼源自美国。它是指地方政府或其下设机构为提供地方公共品的需要而在资本市场上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活动。美国、德国(联邦制国家)、日本(单一制国家)以及一些东欧转型国家存在与国债体系并行的地方政府债券体系。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已利用金融创新在实践中大胆突破,借助地方政府所属的综合性投资公司(如市政建设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发行企业债券。如上海久事债券、9亿元江苏债券、10亿元苏州园债券、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债券等,都是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债券兑付背后有地方政府信用作为担保,实质上是“准地方政府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