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值税及其在我国转型方案的选择(2)
2017-08-21 06:17
导读:2 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制度的利弊分析 2.1 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原因 如上所述,虽然生产型增值税整体上不如消费型增值税优越,但为何我国选择生
2 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制度的利弊分析
2.1 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的原因
如上所述,虽然生产型增值税整体上不如消费型增值税优越,但为何我国选择生产型增值税而非消费型增值税,虽倍受诟病仍不改初衷呢?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上世纪90年代开征增值税时的经济形势和经济运行模式是分不开的,应该说生产型增值税的选择适应了当时的经济条件。
(1)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保证财政收入,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
由于外购固定资产已纳税款不允许抵扣,其课税基数包括了各种耐用的资本货物和用于消费的货物。从整个社会来看,这部分用于课税的基础价值大体上相当于按产品流量法计算的一国生产的最终产品流量的货物总价值,或者大体上能相当于按所得或成本法计算的生产要素所得的总和。这样便使生产型增值税具有抵扣额小、税基宽的特点,在同样的税率条件下可以取得较多的税收收入,或者说同量的税收收入可以在较低的税率条件下取得,从而保证了财政收入的稳定。
(2)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消除投资恶性膨胀,抑制非理性投资。
生产型增值税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已纳税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复课税,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这是它的主要缺陷,但是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却成为它的优点。在投资领域,我国历来存在普遍的软预算约束,它常常引发投资规模恶性膨胀,并且伴之以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调和重复投资。针对这种经济过热,过去我国通常采用“一刀切”的办法,经济膨胀在短时期内迅速实现“硬着陆”,从而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和浪费。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新一轮经济过热兴起,抑制投资膨胀成为经济生活的重点。在这个背景下,1994年税制改革果断选择了生产型增值税,从而为我国实现经济“软着陆”打下了良好的制度性基础。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3)生产型增值税有利于扩大就业。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我国失业率迅速爬升,而生产型增值税对扩大就业是大有作为的。因其不允许抵扣固定资产所含税金,从而限制了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发展,有利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产业迅速扩张,从而便于扩大就业。下岗或失业人员除从事餐饮、商业、家政服务等第三产业外,大多进入了私营企业及其他中小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都是资本、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可见,生产型增值税为解决下岗或失业职工再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提供了制度性保证,无疑是符合我国当时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国情的。
(4)选择生产型增值税是由我国当时的税收征管水平决定的。
长期以来,我国税收征管采用
政治动员的方法,辅之以专管员管户的落后模式,征管效率非常低下。近年来我们对征管体制进行了改革,加强税务干部
培训,注重提高税务人员素质,购置了一批较先进的征管设备,征管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征管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观。同时中国经济小规模化运营也是税务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选择消费型、收入型增值税,税款抵扣业务相当复杂,再面对如此众多的纳税人,我国的征管水平难以应付。
2.2 我国实行生产型增值税给经济生活造成的不良影响
在肯定生产型增值税积极作用的同时,其对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日益显现。其弊端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切断了增值税的征收链条,不能彻底消除重复征税,有悖于增值税建立的初衷。由于企业购入固定资产形成的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而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包含了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而以折旧形式构成的产品成本,产品销售收入作为增值税的课税基础需按比例征收增值税,因此生产型增值税对购入固定资产及其折旧进行了重复征税。 (2)造成增值税税负不公平。由于生产型增值税的课税基础中包含了固定资产折旧,因此造成了流转环节越多,对折旧课税的次数就越多,税收负担就越重;反之,流转环节越少,则重复课税的次数越少,税收负担则越轻。因此存在因流转环节不等而导致税负不公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