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农村税费改革及其配套改革问题研究(4)

2017-08-22 02:17
导读:五、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一)明确乡镇政府的事权、支出权和收入权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
  五、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  (一)明确乡镇政府的事权、支出权和收入权  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采取分税制财政体制。一是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二是根据事权确定各级政府的支出,三是根据所需支出规模划分和确定各级政府的收入,即“以支定收”。“以支定收”必须满足一个前提,即确定支出和收入的权力必须掌握在辖区民众或其代表手中,支出和收入应通过一个民主的公共选择程序作出,否则,由于官僚机构倾向于遵循帕金森定律膨胀,官僚机构很容易根据不断增加的支出“需要”扩征收入,辖区内民众将为苛捐杂税所累。  (二)在公共产品提供与生产方面,除了公共提供(出资)和公共生产之外,还应大力引入私人提供、私人生产、混合提供和混合生产  公共经济学一般区分公共提供和私人提供(出资)、公共生产和私人生产。此外由此派生出许多混合提供与混合生产形式。有时这些混合形式、私人提供或私人生产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政府支出规模。这些混合形式在国外称作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如德国市镇级次存在地方政府所有的、公私合营的或者私人的地方经济促进公司或者机构。美国最早普遍推行公私合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欧洲普遍推行。我国目前也有着许多尝试,只是不用此类称呼,也没有着意充分发挥其中潜力。  (三)加强支出管理,保障乡村干部报酬兑现和基层政权运转  其措施可以包括:(1)减少非生产性支出,减少车辆、电话、会议、招待费、报刊费等方面的支出;(2)精简财政供养人员数量,清退乡镇村自聘干部;(3)提倡社会办学,减少教育支出;(4)提倡交叉供职,减少乡村工资支出;(5)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创税产业,通过促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财源;(6)推行乡镇财政“零户统管”制度(比如皖北S市),这种制度把所有乡镇各行政事业单位的账户取消,只留一个乡镇财政“统管”账户;(7)实行公示、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乡镇公共产品建设项目应该实行公开向社会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社会公开招标和引入竞争机制是必要的举措。从各国经验看,一定规模以上的项目必须通过公开招标实施解决,规模以下的小项目可能无法通过公开招标解决。因为单位项目的交易成本可能会太高。外国公共机构对于一定额度以下的小件设备的采购实行收集3个以上报价的方式,并采取其中价格性能比最优者。  (四)加强税收管理  包括:(1)把一些条例或者办法上升到的高度,从而加强对纳税人的约束;(2)农税征收部门要与司法部门建立紧密协作关系,加大征税力度,维护征管秩序;(3)建立一支政策水平高、征管能力强的农税稽查队伍,打击逃税抗税行为;(4)建立农村农税协税员,并为此承担相应的补助费用。  财税管理体制改革尽管重要,但只是现有结构内部的修修补补,尚满足不了贫困地区诸多乡镇的支出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一种全国性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必要的,这种转移支付制度应该至少使得我国各地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如义务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均等化。这种基本的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的均等化已经超出了贫困地区诸多乡镇的自身能力,因而需要来自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  主要资料:  (1) 地方政府收费规范化研究协作课题组(曾志文主笔)《地方政府收费规范化研究》(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报告》2001年第10期)。  (2) 费 雪著《州和地方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3) 冯兴元《欧盟与中国: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与思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出版)。  (4) 邱国义《深入扎实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载2001年3月8日《人民日报两会特刊》,第11版)。  (5) Masgrave, Richard A.,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New York: McGraw-Hill, 1959.  ① 参见沈路涛《我国农民2001年人均纯收入预计比上年增长4%》(载新华网2002年1月11日)。  ② 安徽省委书记王太华就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答记者问(载新华网2001年2月20日)。  ③ 蒋宏坤2001年3月10日《在全市农村税费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张家港年鉴》2001年,第5~7页)。  ④ 参见《湖南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展开》(载《财税新闻网》2001年3月5日)。  ⑤ 参见陈树德《完善农村税费改革要处理六个关系》(载《决策咨询》2001年第7期)。  ⑥ 参见李人庆《2001~2002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与预测》(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01~212页。  ⑦ 参见王善迈《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构想》(载《中国教育与科研机网》2002年4月23日)。  ⑧ 参见王善迈《中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构想》(载《中国教育与科研计算机网》2002年4月23日)。  ⑨ 参见刘尚希等《公共支出范围:分析与界定》(载《中国财经网》2002年4月15日)。
上一篇:地方财政制度创新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