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重农抑商原因新探(3)
2017-08-24 01:57
导读:综上所述,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汉政府继续采取抑商政策。其中,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强本抑末”是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前者所起的作用更为重
综上所述,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汉政府继续采取抑商政策。其中,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和“强本抑末”是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前者所起的作用更为重要。重农抑商政策在汉武帝时得到进一步充实完善,并为以后各朝代所仿效,有其历史原因。虽然它严重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但在维护统治阶级地位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重农抑商与战争
无论“重农”,还是“抑商”,都是国家增加粮食产量,扩大财政收入,充实国库,改善财政收支状况的手段,这就有必要考察一下当时的财政收支状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财政与战争的关系极大影响了西汉时期的统治政策。
收入方面,当时的主要来源是田赋、工商业赋税,官营工商业的巨额收入及国家出卖官爵的收入。支出方面,除了用于从事水利、交通、国防等公共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外,赈济灾民和战争支出占有很大比例。从某种意义上说,战争是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
(一)对土地财富的追求是西汉帝国扩张并发动战争的动力
西汉的对外战争主要是针对匈奴,匈奴作为一个日趋强大的游牧民族,早就窥视着中原的千里沃土,妄图扩张自己领土,不断进犯汉朝边境。汉初,因国力不够强大,采取了和亲政策,后来有了一定积蓄后才对匈奴进行讨伐,至武帝时,大兴土木,财物耗尽,不能满足战争的用度。这一时期,汉武帝发动的不是自卫战争,而是对外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中国是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历代帝王都把土地看作天赐的财富,土地成了财富的象征。每当经过“休养生息”,社会安定之后,无一不表现出扩展领土的野心,并不断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疯狂向外扩张,直到这种扩张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无法继续,而西汉就是一个领土不断扩张的时期,汉武帝正是通过对外战争逐步建立起强大的西汉帝国。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在汉武帝统治期内,北平匈奴,南诛两越,东伐朝鲜,消灭羌、夷,吞并闽越,开拓了西南地区和东南地区,扩大了汉王朝的版图。西汉领土的扩张,是从主方位向外扩张,除了东方受到大海的限制无法扩张外,这些扩张战争消耗的财物自然是惊人的。从这些战争发生的时间看,都是在国家安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例如,并两越,灭朝鲜正好发生在汉朝盛期,此时,由于与匈奴和亲,北方并无战事。可见,即使匈奴从未侵犯过西汉,汉朝也会主动发起扩张领土的战争。
(二)战争所需的物资短缺迫使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一方面,战争需要各种物质供应作保障,尤其需要大量农产品。史料中经常出现这类记载,如大将军卫青击败匈奴后,“汉军之士马死者十馀万,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于是大农陈藏钱经耗。赋税既竭,犹不足以奉战士。”(《史记》P628)可见,除了人马死伤十几万,水陆运输也耗费诸多,就连府库的存钱和赋税收入也全部用完,还不够供给军队的需要,况且被俘虏的几万匈奴人也要靠国家供养。这对西汉政府来说非常困难,因此,发展农业势在必行。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战争连绵不断,导致经济难以持续发展,至武帝末期,经济濒临崩溃,不少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
另一方面,一个社会从事工商业人数的多少关键在于这个社会能提供多少剩余产品。当经济有所发展,农业剩余产品充足后,西汉政府并没有去发展工商业,而是发动扩张领土的战争。战争消耗掉大量农产品,使社会不可能提供较多的剩余产品以供工商业者交易,社会生产以满足战争之需为首要目的,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受到制约。
综上所述,西汉政府施行重农抑商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增加粮食供给及财政收入,而其根本目的则是为了用增加的粮财收入进行无休止的扩张领土的战争,这种无休止的扩张领土的战争方是西汉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根本原因。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